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谈笑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2.
快活林     
王晓东 《老年人》2009,(7):48-48
还拆吗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几处要拆迁的房屋的墙壁上用红笔写上“拆”字,督促住户尽快搬迁。但第二天有人却在“拆”字前面加了个“不”字,变成了“不拆”。开发商见了十分气恼,叫人拿来笔,在“不”字上加了个“走之底”,变成了“还拆”。没过几天,开商又发现,有人在“还拆”的后边加了一个“吗”字,变成了“还拆吗”。开发商无奈,骂一通无名娘,走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梦     
智鸥 《华夏少年》2007,(9):54-54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5.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共关系学教课书中关于“公众”的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所有的“公众”概念中,虽然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无可争议地指出了“公众”的“同质性”,即“由于共同的利益”或“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换言之“发生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时,才形成了“公众”。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际》2002,(12):30-31
如果你够时尚,那就不要说“酷”了,因为“酷”早已经过时,“蔻”已成了取代“酷”的流行词。“蔻”源于日本的“CUTE”,原意是“可爱”,但经过我们的翻译和引申,它已经成了“扮嫩”的同义词。“扮嫩”表现在天真的口袋裤上,也表现在烂漫的束绳裙上;表现在孩子气的带风帽T恤衫上,也表现在天使般的糖果色娃娃鞋上;表现在有童话味道的渔夫帽上,也表“装嫩。  相似文献   

8.
我渐渐地老了,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早先我管教孩子,如今,孩子却“管”起我来了,动不动就向我发“指令”,什么这个“应该”、“必须”,那个“不准”、“不许”等等。  相似文献   

9.
当今一些相关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常常有意无意地将“社区化”与“机构化”对立起来,甚至还出现了将“社区化”与“去专业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其实已经隐含着价值判断:“社区化”或“去专业化”是“好的”,而“机构化”或“专业化”是“不好的”。但是,在坊间,人们的看法似乎并不买上述“研究成果”的账。  相似文献   

10.
别人“不留神”时,他已经艰苦地完成了“资本积累”,挣下了收藏上的“第一桶金”,到1988年,马未都的藏品初具规模,扎扎实实地成了后起的“京城玩家”。  相似文献   

11.
翟成鹏  孟凡东 《现代交际》2023,(7):106-114+124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并根据当时社会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界定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夷夏观”分野到近代“种族观”再到近代“民族观”,从近代“民族观”到“近代中华”再到“中国民族”,从“天下合群”到“大民族主义”再到“中华民族”,这一过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内涵的现代转型。从古代概念内涵到近代西学概念学习,再从吸收近代西方概念到近代中国概念转换,最后完全形成中国化概念内涵的自我超越。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防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的世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2.
要说“血库”、“骨髓库”,许多人都知道,但“皮肤库”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怀着几许好奇和不解,本刊记者走访了“亚洲第一”的上海仁康皮肤库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彭少成博士。听完彭博士耐心而详细的介绍,记者深深感到比起“血库”、“骨髓库”,“皮肤库”更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奉献爱心。因为血液、  相似文献   

13.
“宝贝,该睡觉了。” “我还要喝水。” “好,水喝完了,上床吧。” “我还要上厕所。” “你怎么那么多事,快睡觉!” “呜呜……” 在让孩子按时睡觉的问题上,年轻的父母经常遇到难题。有些时候,孩子对上床睡觉有着惊人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4.
在表示“供行走的道路”义的语义场中,先秦两汉时,“道”处于统治地位.同义的“路”和“途”使用数量远不及“道”,且双音节词“道路”产生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路”开始和“道”展开竞争;时至唐代,“路”才在口语中战胜了“道”,成为表“供行走的道路”义的常用词。  相似文献   

15.
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焦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嘟嘟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浇不活了。”  相似文献   

16.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人际交往空前的“热闹”,呈现多层面、多角度、多网络的复杂关系,普通农民能与科学家“挂起钩”来,“款爷”可以成为“高干”家的座上客,艺术家免不了放下“架子”去拉“赞助”,不少人与“洋人”交往,时不时地打个“越洋电话”,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中介”、“公关”、“联姻”等新名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增加自己的“能量”,人们越来越看重交友。“朋友多”成为时髦的炫耀,“朋友就是生产力”这条“新格言”,“朋友多了路好走”那句流行的歌词,最能代表这种心态了。人不能没有朋友。朋友,是与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0,(4):73-73
被网友誉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的乞丐王子照片传遍了各大网站,他犀利略带忧郁的眼神,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引来众多网友的追捧,这乞丐太有“范”了,更有网友为其取名为“犀利哥”,之后,“犀利哥”红遍网络各大论坛,成为了全民关注的话题。“犀利哥”不仅成了网上的红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他、救助他。  相似文献   

19.
赵衍 《公关世界》2009,(1):43-44
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成立于1994年4月14日,当时起名为“168”蒸品快餐店,在东莞市长安霄边开业。在1997年凭借首创的“电脑程控蒸汽设备”,攻克了整个中餐行业的“标准化”难题,并在同年注册“双种子”商标,建立了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新一代双种子蒸品餐厅从此诞生,宣告了“168”时代的结束。2004年注册“真功夫”商标,成立了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6月,首家“真功夫”餐厅在广州东山开业。2005年开始了品牌整合进程,同年7月。  相似文献   

20.
他曾受到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的两次接见,后来在企业工作中又享有“企业修理师”、“快刀”和“好枪”等美誉,十年来,他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互不搭界的行业大跨越,完美地实现了将“跨越”变成“卓越”的奇迹。“哪个企业有毛病,只要有他就能手到病除”,“放到哪里,哪里就能打胜仗。”这是同事们对他的高度评价。2013年,他荣获了国际人力资源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经理人”称号。他就是吕福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