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末,湖北两湖书院的创办及改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洋务派大官僚张之洞所起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张之洞(1837——1909年)从1889年起,任湖广总督,督鄂长达十七年之久。任湖广总督伊始,即在武汉设立了两湖书院。经悉心经营,该书院声名卓著,与张之洞在两广任内设立的广雅书院并称为清末的两所著名的新式书院。张之洞设立两湖书院的原因,具体可归结以下几个方面:(一)、湖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湖北地处长江上  相似文献   

2.
湖北矿化学堂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官办新式学堂,也是全国第一所矿学专门学堂,其开办计划最早缘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对盛宣怀在山东烟台筹办“矿学学堂”之构想的积极响应,此后曾一度尝试在广东开办此类学科,并最终在移督湖北之后,在他所筹设的汉阳铁厂内成功开办。由于当时湖北地区近代新式教育基础薄弱、经费与师资匮乏等原因,矿化学堂开办数年后成效甚微,最终并入自强学堂。其短暂历史可反映出洋务教育注重实用技术、忽视普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张之洞对西学的认识反复多变,在人事任用方面亦是有得有失。尽管湖北矿化学堂存在诸多缺陷,而且只是昙花一现,但其作为中国近代矿学专门教育以及湖北近代官办新式教育(尤其是实业教育)历史先驱的开拓意义仍然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3.
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朝气方新”的姿态在湖北武汉推行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的洋务新政,使武汉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蜚声海外的国际性城市——“东方芝加哥”。张之洞“湖北新政”成功及武汉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难得一遇的和平发展环境;地利:过渡时代内陆各省唯一出海口;人和:张之洞的睿智、胆识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的 1 8年 (1 889- 1 90 7)中 ,为着兴修铁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组训新式军队、创办新式学堂 ,曾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其引进国外人才的指导思想是权操自我 ,为我所用 ,并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空前规模的外才引进是张之洞湖广任内成就举世瞩目的近代化事业的重要支撑 ,其客观效果是好的 ,应当充分肯定 ,其缺憾是在大量引进国外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 ,未能相应地引进管理人才 ,借以学习和逐步建立起与大机器生产相适应的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这是张之洞所办工业企业大都效益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成为晚清军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以至外人将他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驱。”其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综述陈旭霞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做过文学侍臣、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三朝元老,参与折冲清末封建王朝的许多重大事件,是...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提起中国的近代工业,不可能不想到张之洞①。无疑,这给我们研究评价张之洞所办的洋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一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对于我们湖北地区甚至全国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张之洞办洋务企业是着眼于国防的需要,从军事工业开始的。为“免受制于人”,为“自强持久计”,他在任两广总督时,看到“广东地方,边防海防胥关重要,枪炮一项最为急需”②,便着手建立枪弹厂,筹设枪炮厂,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等人向英德等国购买机器设备。1889年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于是将原拟在广东建立的枪炮厂改建于汉阳龟山北麓,1904年,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砾华 《社区》2014,(20):17-17
清代官场中人,爱玩古物成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沧州南皮人,也酷嗜此道。近日,笔者连续读到两则“张之洞误买假古董”的“集藏趣闻”。“趣闻”一:张之洞奉命回京述职,偶到琉璃厂闲逛,在一家古玩店看中一口大缸:此缸形状古怪,古色古香,缸体四周刻满了小蝌蚪状的篆字。经与店主砍价,以2000两银子购得。随后将这件宝贝不远千里带回武昌总督衙门,还让工匠将古缸上的篆文拓了几百张拓片。  相似文献   

10.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年)曾任清王朝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等要职,“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是清末推行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坚持倒退、卖国求荣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政治路线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以“崇尚儒术,以教为政”而闻名的“儒臣”。在他身上,近代尊孔卖国派的基本特征表现得十分露骨。解剖这具政治僵尸,对于认识林彪一类骗子的反动本质,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随礼     
红白喜事随礼,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清代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有一年回家探亲,正赶上他的一个本家姑姑谢世了。出殡那天,张之洞在灵棚前行了跪拜礼,马上便有人把他领进了账房。账房先生问道:“张大人今日上多少礼呀?”张之洞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四两银子,轻轻放在桌子上。“怎么?就四两?”满屋的人全愣住了。张之洞微微一笑说:常言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随礼,是互相往来之事,今日我随她家,可拿出三五百两,若我家有事,她再随我,就很难拿出来啦。之洞一生为官清贫,积蓄不丰,今日不敢摆阔气,她家何时有了困难,我…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一位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以朝廷重臣和学界巨擘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晚清的政治舞台将近40余年。张之洞的一生,可以说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入仕之初,即连续十年出任浙江、湖北、四川三省考官、学政。身膺疆吏以后,抚晋、督粤,办学育才,尤其是移节湖广期间,主持创设各类新式学校,改造旧式书院,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晚年又与袁世凯会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实际主持重订学堂章程,制定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基础。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张之洞还积极鼓励国人走…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年)曾任清王朝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等要职,“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是清末推行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坚持倒退、卖国求荣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政治路线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以“崇尚儒术,以教为政”而闻名的“儒臣”。在他身上,近代尊孔卖国派的基本特征表现得十分露骨。解剖这具政治僵尸,对于认识林彪一类骗子的反动本质,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 ,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国内学者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 ,但大多研究以张之洞与洋务新政关系为主 ,分析张之洞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活动居多 ,实际上 ,晚清时期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尤其是在学制方面的创新是不可磨灭的。本文着重探讨张之洞在中国学制方面的创新贡献 ,为学术界有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梁纪锋 《社区》2012,(20):42-43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从未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相似文献   

18.
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作为清朝一代名臣,非常注重官员的真才实学。据《南亭笔记》记载,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熟知西学,尤其是对于西方当时的制造业相当精通。有一天,洋务局有官员来求见他,这位官员虽然是身在洋务局为官,但是对制造却是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督鄂之前,汉口官办市政未能积极应对汉口开埠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张之洞督鄂时期,设立新的市政管理机构,强化省府对汉口市政的管理,整体布局汉口市政建设,大规模地开展汉口市政工程建设,鼓励商人参与汉口市政建设,逐渐形成了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的管理格局。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是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自觉有为的阶段性结果,是张之洞以总督身份强势领导并专制地方的结果,也是张之洞实力推行官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与张之洞最后上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虽然科举制度被废除,新的教育制度仍然要继续发展下去。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大力发展教育,聘用严修主持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直隶的兴学观念与具体的做法和西方、日本的经验更为接近,以开民智为主要目标,大力推广国民教育。直隶从兴学伊始就注重发展基层普及教育,强调蒙学、小学、中学、女学的均衡发展,并成为当时全国的直隶模式,与张之洞的湖北模式相并立,并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