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在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纽约梅瑞公司,购物大厅里有一个很大的服务台,是专门为在公司未购到物的顾客服务的。它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如果你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服务员就会指引你到另外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去购买。这种“推”顾客的作法,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却赢得顾客的欢迎和好评。服务台开设后,不仅没有把顾客推走,相反的是顾客与日俱增,人们纷纷慕名前来采购。  相似文献   

2.
你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竭力去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若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快乐的;遭到别人反对,多半是不舒坦的。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有些行动了。首先,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的必需,不如说是个人的欲望。当然, 谁都希望博得掌声、听到赞许或受到称颂。在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那么,能否由此得到结论: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3.
有时,你会力所不及而需要代理人。意识到这一点,会帮助你在谈判中胜出某家具有5年历史的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刚刚为其主打产品:一种新型的心脏监测仪注册专利。其潜在市场比公司想象的还要壮大,但是, 第二轮风险基金融资已接近尾声.另外几家制造商正准备凭借未经充分测试的类似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家大百货公司,在公司的购物大厅里有一个咨询服务台,它的主要职责是:如果你在该公司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它会引你到另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也就是说,把你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该公司这一反常规的做法,不但获取了“上帝”的普遍好感,而且也赢得了对手的信任与尊重。美国公司这一大胆举措值得称道。反观我们身边的许多企业、商家,他们并无商业秘密可言,却缺乏这种胸怀和胆略,采取种种手段排挤对手、贬低对手。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走上街头,常见一些企业、商家在广告中总是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销量第一”、“质量…  相似文献   

5.
条码大涌动     
<正> 如今,在商店里,在市场上,我们会看到许多商品的包装上有一组粗细不同的黑线条,线条下面配有阿拉伯数字,这种图案就是条形码。商品条码(bar code)是国际上通用货物识别符号。这像补钉一样的黑线条,不是一般的线条,而是有着特定的信息含量。每一根线代表着一个数码,每个数码又有其不同的内涵。条形码共有13个数字,这13个数字所代表的含意是这样的:从左到右,1至3位数代表国家和地名,4至7位数是生产厂家的代码,8至12倍数是商品类别代码,最后一位数是通过检验代码。  相似文献   

6.
<正> 满一周赠奖 英国格隆德公司是一家专营床上用品的公司,公司销售部主任萨格里斯推出一项叫“满一周赠奖”的促销规则:顾客到公司购物每光顾6次,即称为满一周,顾客可获得已购商品总价的10%的奖励,以此奖额在公司内任意选购商品。  相似文献   

7.
<正> VF公司可以说是一个行踪诡秘的巨人。它是一家从多个不同方面影响着你的生活、而你却全然不知其存在的公司。这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公司,专门生产各种品牌的牛仔裤。仅此一项,该公司年销售额就达22亿美元,这在全美同行业中也是遥遥领先的业绩。该公司还生产其他品牌的服装、女式内衣和儿童服装,甚至从机械工厂的工作服到消防队员的特种服装都一应俱全。它在全美有200多家连锁经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人际关系学家莱斯·布吉林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受人欢迎的三大秘诀,即接受(Accept)他人、赞同(Agree)他人、赏识(Appreciate)他人,简称“三A”法则。其实人际关系并不复杂,一个人受他人欢迎的最高艺术就是满足他人的需求。在一个群体中,任何人都希望被人接受、尊重、得到赏识,只要他能从你那里得到这些美好的东西,他就会感到你的友善,你也会因此受到他的欢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领导者要实现其领导功能,除了依赖其权力性影响力和自身的品格、知识、才能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能被下属接受…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视广告的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现代化企业与产品逐渐呈现为同质化的趋势,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品牌时代。品牌不仅是企业继物力、人力、财力之后的"第四产业资本",而且还是产品继质量、功能、价格之后的市场竞争制胜的"先进法宝"。品牌,作为现代化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具有非一般的价值,并能不断创造价值。特别是先进社会一些知名品牌带来的巨大无形资产,已成为了形成当今企业强大发展力的坚实基础。而广告,不仅承担着商品信息的传递作用,更加是承担与建立品牌、扩大品牌,提高知明度,并赋予商品意义以区别于同类商品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与人交往的四句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高谈阔论、忘乎所以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遭遇尴尬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不理睬你时,你该怎么办?当他人轻蔑你时,你该怎么办?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把这四种基本关系搞清楚了,也就拥有了交际的基本法宝。  相似文献   

11.
包装的营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面对超市成千上万种商品时,你觉得它们都值得购买,尽管绝大部分商品你还没有使用过,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是商品的包装——这个沉默不语却又极具说服力的“推销员”打动了你。市场心理专家路易斯·切斯金为了验证包装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关系,做过几个实验。他先把同一种新产品放进两种不同的包装内,一种是圆形图案,另一种是三角形图案,然后,他问那些调查对象喜欢哪一种产品,结果8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带有圆形图案包装的新产品。这个结果并没有让路易斯·切斯金吃惊,然而,下一实验的结果却让他吃惊:被调查对象在亲自试过了两种…  相似文献   

12.
<正> 你也许不会想到,目前美国很多大公司的经理都在学习的一种新技巧,那就是学习讲故事。美国IBM公司在纽约的经理人最近请来好莱坞的编剧奥顿担任顾问,训练经理们讲故事。另外可口可乐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也请来了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以类似的方法训练经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面对对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竞争面对对手。对待竞争,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主动应战要么是被动应付。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动应战者,就会自觉把工作做在先,时刻提醒自不能松懈,这样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据报载,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纽约梅瑞公司购物大厅里,有一个小小的咨询服务亭,它的主要务宗旨是:如果你在该公司没有买到你想要买的意商品,就指引你去某一家有这种商品或更满意品的店家。换言之,就是把你送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里去。梅瑞公司的这种做法,看似不可思议,然而,却赢来了“上帝”的…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正>利用他人的思维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计划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欧洲第一,该公司总经理简·卡尔岑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便四处寻找途径。最后他发现了一家单位,认为由他们负责这件事情最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企业换汇成本上升;人民币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元贷款利率持续在低位运行;同时CPI、PPI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本文从采购和销售角度将企业细分为四种类型,概要分析当前金融环境对上述企业的影响及对策;重点通过G公司的管理实践,阐述我国企业应如何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也是你的义务,更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负责任,更是一种无能。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依靠你、倚重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这样会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7.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 商标反向假冒的提法源自于商标假冒.商标假冒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商标反向假冒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将他人生产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去除后,贴附上自己的商标,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慎独     
慎独的意思是说个人独处,他人不知。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的事别人都不知道; 另一种是你只是有一种想法,但没有实施, 别人更不会知道。在这个时候,你能够非常 谨慎非常严格地按照道德去做,实实在在地 按照道德去做,这就叫做慎独。  相似文献   

19.
<正> 以欺诈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例如:擅自使用与他人特有的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商标或者标记;擅自使用他人特有的企业名称、字号或姓名;在商品上隐匿依法应当标明的质量、成分、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或对此作虚假的表示,欺骗性的价格表示;利用广告等形式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成分、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等作虚假不实或引  相似文献   

20.
维权莫违法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3月14日就消费者怒砸“双菱”空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相关被告人也被判处罚金各3万元。法院认为,被告人不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质量纠纷,假借“维权”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肆意诋毁他人的商品声誉,这一行为已明显超越了维权的合法界限,给他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应当予以处罚。消费者买了假冒伪劣商品,甚至因此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确实令人同情,他们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可厚非。但一些消费者这些年似乎被“惯”坏了,不论其投诉理由是否成立,都得到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