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汇率目标区模型及其扩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德功 《天府新论》2003,82(6):20-23
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中 ,“汇率目标区”为最具代表性的方案之一。克鲁格曼目标区模型的建立使汇率目标区理论的研究形成了独立的理论框架 ,并超出了汇率制度的范畴。费路德和斯文森等的研究对目标区理论和模型的不足进行了修正、拓展和完善。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不断扩展和完善也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为此,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张丽杰  高新宇 《理论界》2008,(12):55-56
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现行汇率制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减弱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和汇率风险。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设计符合中国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开放路径,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汇率目标区制具有"蜜月效应"和"平滑移动"的汇率内在稳定机制.实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具有增强游资抑制效应、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单向升值运动和升值压力、增强汇率弹性和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有效性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就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货币篮子设计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分析和论证,并就中心汇率的确定及调整等目标区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再探索.  相似文献   

5.
汇率目标区的国际经验及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部分学者提出的在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的提议,首先回顾汇率目标区的提出、 有关模型和理论发展,进而分析全球性和区域性汇率目标区实践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在 中国单方面实施汇率目标区安排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汇率政策的效应及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 1994年以后的汇率机制 ,在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假说来衡量 ,这一制度与它所要求的经济条件之间存在很大反差 ,所以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重新选择的必然性。由于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之间存在着所谓的“三元悖论”,所以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时 ,必须寻求最能适应国情的组合。笔者认为 ,“目标区汇率制度”应当成为我国近期汇率制度的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对汇率制度演进逻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了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重要的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应当升值还是保持稳定或贬值 ,而在于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机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的选择。2005年我国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应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并主要对微观层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为实现人民币由管理浮动向真正的市场汇率形成机制转变,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平稳过渡,当前应在结售汇制度、人民币交易主体、交易规则和交易产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NDF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寻找适合于描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量,我们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NDF汇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且此类预期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即NDF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