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祥宁 《老年人》2007,(10):29-30
前一阵子,电视剧《荀慧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荀令言一直守候在电视机前,看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作为荀慧生的儿子,这份感动,既来自于一个儿子对父亲久远的追思,更来自于对父亲京剧艺术执著追求的感慨。如今,荀家后辈活跃于艺术舞台上的仅有荀令言。  相似文献   

2.
张兴星 《老年人》2013,(5):32-33
于荣光1958年8月出生于北京,其父于鸣魁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荣光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喜欢京剧,他勤学苦练,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武生。后来,于荣光步入影视圈从拍摄第一部《木棉袈裟》起20多年间,他先后参与7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塑造出众多硬朗、冷峻的好汉形象。  相似文献   

3.
朱吉红 《当代老年》2011,(11):16-17
她出生安徽安庆市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音乐编导。从5岁开始,每个周末母亲都要送她到音乐教室学习琵琶,一弹就是8年,风雨无阻。从小学开始,每天放学,母亲都要让她在小操场练习“顶碗”,一顶就是一个小时,稍有懈怠或碗从头顶掉下,母亲手中的小细鞭就会毫不留情地打到她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生活小窍门     
年逾古稀的父亲,一生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但自从得了老年痴呆症,像变了个人似的,书法不练了,太极拳不打了,京剧不唱了,而且变得“六亲不认”,就连见到我这个唯一的女儿,也常常是视同陌路。每逢见到他,我总爱问:“我是谁?叫什么名字?”他却茫然地望着我,摇摇头说:“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我心里不禁一阵悲凉。  相似文献   

5.
每逢天长市铜城镇京剧票友会的活动日。总能见到一位背着装有京胡的布袋、提着茶杯的白发老人。早早来到镇文化站,瞧他那急切的神情,一看就知道老人是一位忠实的京剧戏迷。不错,他正是该镇一生酷爱京剧艺术的82岁退休老职工、镇京剧票友会会员姚公德老先生。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京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200多年来,它曾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绚烂华丽的服装、高难优美的动作和韵味十足的唱腔吸引了一代代中外观众,还因为它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中国历朝历代的重大社会变化或重要习俗,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有所表现;各个历史时期居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期待,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得到宣扬。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两性之间关系基调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则更在京剧中得到充分反映。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有可能把京剧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把京剧的历史作为一部了解中国两性之间关系变化的社会史来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京剧中某些旦角角色使用的道具———跷———的功能分析,来说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7.
鉴赏者说     
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是偶然,更是幸运,正是在那个年代,五六岁大的王元化先生被喜爱京剧的外祖母带去一同看戏。就这样,耳濡目染,年岁渐长,当年懵懂无知,看完热闹就昏昏欲睡的孩童慢慢爱上了京剧——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清园谈戏录》(王元化:《清园谈戏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8.
1952年7月1日,北京饭店大厅里灯火辉煌,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31周年。刚从香港归来不久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慕良应邀参加了庆祝会。当马连良的京剧唱段演完之后,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负责人齐燕铭来到李慕良跟前,笑着说:“慕良同志,总理让我给您说一下,烦您拉个京剧曲牌《夜深沉》。”  相似文献   

9.
《当代老年》2013,(1):17-17
今年65岁的王世宁,不仅是武汉纺织大学的名人,也是湖北的京剧“名票”。2011年,他参加了央视第四届京剧票友电视大赛,荣获金奖。载誉归来时,他说,“军功章”有一半属于老伴余黎波。  相似文献   

10.
斑斓多彩的童年生活是一段美丽的记忆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她叫周采芹,是我国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与妻子裘丽琳的第三个孩子。她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没有结婚,从某种意义上说,周采芹还背负了一段时间的私生女之名。  相似文献   

11.
对于看过革命样版戏的人来说,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个土匪魁首“座山雕”,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人物。其扮演者就是京剧大师贺永华。  相似文献   

12.
文华 《老年世界》2006,(16):34-34
京剧艺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主要指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戏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贵妃醉酒》里的歌与舞就密不可分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广义的综合性就是多样性,京剧剧目的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的与现代的、伦理的与爱情的、现实的与神话的故事都有。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闲来陶冶雅趣,去向多多,而欣赏京剧更让人大快朵颐。京剧是虚拟表演,喜怒哀乐尽在一举手、一投足和一个眼神、一句唱腔中。比如说《贵妃醉酒》吧,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演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相约,在百花亭饮酒赏花。但明皇于中途爽约,驾转西宫,贵妃顿生幽怨,借酒浇愁,不觉酩酊大醉,最后悻悻回宫。情节并不复杂,可是把一个深宫贵妃的种种情态和从得意到失宠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虽然已去世多年,但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至今仍是空前的。梅兰芳出道于清末民初,开始起红于京、沪时,各大戏班都把他视为一棵摇钱树而争相邀请,甚至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唱京剧对健体强身大有益处。湖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有一个老干部京剧团,几十位六七十岁的离退休老同志,每周3个上午在“涵碧轩”唱京剧,逢年过节还有演出。这里花木葱笼,临池环水。老人们吹打弹唱,手舞足蹈,无忧无虑,其乐融融。说他们毫无病痛吧,不可能,年纪大了,病疼难免。但人一到京剧团,唱几句,动几下,却可以忘记病痛,浑身觉得舒畅。大家乘兴而来,含笑而去,能不有益于身心吗?京剧是国之瑰宝。它的唱、做、念、打都有一定程式,非常讲究。假如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那可不行。京剧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邵云超担任过常德市京剧团团长。他出生于京剧世家,7岁学艺,12岁登台,在上海、苏州一带,曾先后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高盛麟、李少春等名家同台演出。年轻时,他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雪樵为师,攻文武老生。对红生戏颇有建树,有“活关公”的美称。在那云超的家里,悬挂着不少名家赠送的墨宝,诸如“梨园骄子”,“粉墨忠臣”,“献一身绝技,红半世梨园”等,这些都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誉。在京剧舞台上他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演绎过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生故事。他热爱舞台,钟情艺术,听不得别人有不…  相似文献   

17.
写不完的爱     
王凤英 《老年世界》2008,(17):18-18
一直想写写父亲,脑海里反反复复想着父亲的慈祥,父亲的和蔼,父亲的可亲……可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突然,电话响了,“冰儿,回家来吃饭吧!”原来,是父亲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唐建国 《老年人》2005,(3):24-25
从能记事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名叫黄胜金,住在湖南资兴市香花乡香花村,家里只有父亲和一个哥哥。父亲叫黄由德,哥哥叫黄胜全。没妈的孩子要人疼,父亲就特别疼我,好吃的给我吃,新衣服让我穿,虽然没有母爱,但我还是感到非常幸福。突然有一天,得知父亲不是亲生父亲,我一下陷入了迷茫,心里痛苦万分。那些日子,我缠着父亲,非要弄清自己的身世不可。父亲躲不开,只好含泪讲起了我的身世。  相似文献   

19.
胡铁华  金勇勤 《老年人》2013,(11):20-21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但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人物,而且座山雕、小炉匠等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是栩栩如生,让人记忆犹新。光阴荏苒,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剧中的演员有的已经离世,有的歇演多年,惟有小炉匠栾平的扮演者——“中国名丑”孙正阳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20.
圆梦国粹     
《中国社会导刊》2008,(25):44-45
今年暑假,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举办了暑期京剧夏令营活动.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为小学员们讲解京剧,职业的化妆老师为他们画上脸谱,专业京剧演员指导他们穿戏服、学段子.丰富的活动把孩子们带入了精彩的京剧艺术世界.京剧夏令营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国粹京剧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更加充实了他们的暑假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