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消费,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性消费的提高幅度更大,且这一影响在西部地区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村居民收入、产业结构高级化、农村创业能力、金融可得性等机制间接促进农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革门槛"与"消费黏性"的视角,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进行测评,并采用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升级产生的门槛效应与动态效应.研究发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管理"的核心,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于第一类与第二类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实现门槛跨越时,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居民消费提量扩容.(3)消费升级存在时间上的"黏性",当期消费升级水平受到往期水平的正向影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打破这种"黏性",进一步助推消费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家庭负担、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2011年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包含城镇化在内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尤其是低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消费受城镇化影响更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消费深受城镇居民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因此,在推行城镇化战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时,必须考虑城乡居民在消费影响因素上的差异,辅以其他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是"新常态"下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点。而政府财政金融支农投入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加大投入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构建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实证分析发现:1)从总体上看,财政金融支农投入有效拉动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但财政支农投入的拉动作用更强,金融支农的拉动作用仍需进一步提高。2)从阶段效应来看,2004年之后,金融支农的效应开始显现;相反,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反而有所下降,表明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有所下降。3)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存在差异的条件下,财政金融支农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政府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投入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显著,而金融支农投入反倒在西部地区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引领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有效驱动了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绿色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发展三系统的协同效应分析体系,测算三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协同发展水平,讨论东、中、西部以及全国三系统协调耦合和协同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其差异,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分析模型,针对这三系统与耦合度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度、绿色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均衡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三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渐增大;单一系统对耦合度的促进作用会由于其余两个系统的干扰而减弱;三个系统对耦合度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而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应用1978至2011年我国宏观农村居民消费和GDP数据,通过协整模型分析方法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与GDP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协整模型发现,长期内,农村居民消费每增长1%,我国GDP就会增长1.701014%,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政府应该着力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以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是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动态研究了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支持效应,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增强。本文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将对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消费市场的作用,逐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农民分成两组,分别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两组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并检验消费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时比较新农保首批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参加新型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农民耐用品消费,新农保制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高于非试点区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观念间接影响农民耐用品消费。应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三大历史背景。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从计划性和跨越式转向自发性和渐进式,总体上取得了成功,而融入全球化潮流则加速了这一过程。但是,涉农领域市场化的滞后造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短板——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稳定城市化滞后。随着城市对农民工限制的取消、农业税的取消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户籍制度的实际影响大大削弱,农村土地制度才是深化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由于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是当前我国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消费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懈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尤其是农村消费,但由于受收入、物价、市场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长期以来一直被压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构造数量模型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影响农村消费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服务消费结构升级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验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主要按照"衣食—住行—康乐"的路径进行,服务消费代表消费升级的最终趋势。我国现阶段总体上已开启向服务消费升级的阶段,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城乡居民处于不同的消费升级阶段。随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终结后工资的加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结构梯度变化特征,未来我国服务性消费将面临内生性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这些转变带来了名优品牌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增强,更带来了形式各异的新型消费;正是由于消费需求出现的层次化和多元化,生产才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而使得产业结构在适应消费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进行了调整.面对这一系列的反应,我们应该找到合理的方案,切实优化消费结构,使其对河北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1997年-200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收入性质对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增长性、收入永久性和收入不确定性三种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即使同一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也不同。就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而言,城镇与农村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