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幸福教育的校本解读与内涵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种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确立"幸福"为学校的办学主旨,即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人之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在教育心态上,强调教师爱教;在教育状态上,关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实践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本质。幸福教育旨在通过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内地西藏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人生发展关键期,对内地西藏生进行幸福教育,可通过学校开设系列幸福课程和活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优化其外部环境,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等策略,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提升其感知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有利于其构建幸福生活,也有利于内地西藏生家庭、社会、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紧张的医患关系凸显了高校医学生廉洁教育的紧迫性。医学生廉洁教育仍存在学生认识不到位、学校廉洁教育相对薄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推动医学生廉洁教育建设,需要完善廉洁教育的有效内容,搭建廉洁教育的丰富载体,构筑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重塑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医患和谐,建设幸福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宽容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孩子,允许犯错,允许善意的恶作剧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促进人的幸福。幸福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构筑幸福健康向上的师生群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自觉学习的使命感,从而乐于学习,体验学习带来的幸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笔者就尝试创建幸福学校,追求和谐校园做个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下,幸福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被众多学者引入学校,通识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识教育的功能重在教化,即通过通识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能够在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让大学生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病理学为我们观察当前的学校心理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而又必要的视角.从教育病理学的原理来审视,学校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亟需矫正存在着的各种病理现象.基于"教育过程的结构"的分析框架,综合归纳了心理教育病理现象的主要表现,并初步分析了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育有自己的目的与使命,教育正义问题是关于教育领域的正义问题。教育正义虽然与社会正义密不可分,但是具有不同于社会正义的特殊性。基于社会立场研究教育正义问题,必然遮蔽教育正义的本质问题。只有基于教育的立场考察教育领域的正义问题,才有可能揭示教育正义的本质。教育立场是指从教育的本意目的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教育观念或理论出发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的本意目的意味着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意目的的认识与理解必须从存在本身去看它的目的。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具有生存优势的品质与能力,或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品质和能力。基于教育立场研究教育正义问题,就必须深入教育的场域,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考察教育的正义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从教育分配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关系等领域考察与研究教育正义问题,由此构成了教育正义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文化进步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类的幸福。它的进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痛苦,幸福体验应该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始终。教育,与其说是在召唤幸福,毋宁说,教育是在与幸福牵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儿童,校园生活才是他生命的确证,学校才是他憧憬的福地。无痕的教育,顾名思义,首先指的是没有伤痕的教育,再次指的是淡化或不落痕迹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才真正实现她存在的价值和承担的使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更趋完整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前行,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使个体生命的幸福度愈加提高,享受教育带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幸福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的同时,必须回答“教育如何与人的幸福”相关涉的问题,以提升人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关涉幸福,是因为其激发个人幸福、促进社会幸福、倡导奋斗幸福,明确教育的幸福指向;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切入人的幸福,是因为其秉承德育为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个体发展,引导人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幸福;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幸福有所作为,是因为其讲求“道明”“法当”“术精”,极大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有助于人对幸福的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蕴涵着诸多幸福元素,是因为其开展面向全体的分类施教,推行精益教育、实践教育、生活教育,为青年学生干事创业和追寻幸福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