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用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经济只有以信用为基础,才能良性发展.同时,信用是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利润率指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可以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同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也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温新德 《学术论坛》2007,1(3):101-104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价值,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价值符号。资本是人类劳动的具体凝结,虚拟资本是经济主体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索取权证书,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符号。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动态的,银行存款货币是虚拟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本质上看,虚拟资本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反映授信主体和受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论文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依照马克思关于资本与虚拟资本论述的逻辑架构来分析虚拟资本的本质和表现形态,揭示虚拟资本所具有的虚拟性质和资本性质。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中最为稀缺的资源。普遍存在又日益严重的失信失范现象已成为市场化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和社会最难以治愈的内伤。从逻辑要求上界定信用、信用关系、信用观念及其关系 ,从认识前提上把握信用关系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从实践基础上理性判断当今信用的普遍失效 ,是对信用资源稀缺思考的基本思路和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玲玉 《社会科学》2024,(4):181-192
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是洞察公司融资领域各种复杂现象的关键所在。在社会信用不足的情况下,近代中国从引入公司制开始,就始终面临着认股易、缴股难的问题。尽管当时公司法提供了股债两种正规金融方式,但早期中国公司仍习惯性地依赖于传统信用机制,通过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方式进行融资。借助现代“社会资本”理论,近代中国公司融资背后深层的信用逻辑得以揭晓。现行《公司法》第47条的出台旨在解决中国实行认缴资本制以来股东滥用期限利益的问题,可被认为是针对资本领域信任危机的一次制度救弊。解决公司融资难题必须超出人际信任的范畴,建设和完善普遍的社会信用体系。当代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需要以传统信用为基础建立普遍的社会信用,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法制提高制度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信用关系的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信用不再仅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以及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用已运用到调控宏观经济之中,其基本作用的升级是与现代社会信用的高度发展相一致的。证券信用在虚拟经济中的风险远远高于在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电子商务信用成为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新内容。信用卡是现时代信用关系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新的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信用形式,也实质上提高了现代信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红 《东岳论丛》2003,24(4):137-138
社会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 ,它主要揭示了社会单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一种信用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信用的现代价值主要包括 :社会信用的经济价值、社会信用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信用的文化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呼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因而信用关系空前发达复杂。现代社会分工体系是在现代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的现状及其危害,信用缺失的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失信现象,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用文化丧失的结果.大量的经典信用文化和现代信用资料证明,信用文化在提高全民族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改善我国信用状况、建设现代化信用体系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0.
赵爱玲 《齐鲁学刊》2007,25(5):117-1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