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外交生涯使黄遵宪逐步形成法律思想并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他在输入近代西方法文化、主张“以法治国”、批判“治外法权”、创设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吸取民歌营养,运用民歌形式创作的<竹枝词>,反映民间生活,体现民歌风韵,成为向民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无力的出走:历史上陕北民歌的精神主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出走”与“逃离”是历史上陕北民歌的精神主题,也是陕北人万难更移的刻骨情结。其中,“出走”的卓绝同“逃离”的无望使陕北民歌形成表层热烈、深层苍凉的异质性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著名外交家、维新运动启蒙思想家与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相较于海外、港台而言,大陆研究黄遵宪的专著并不多见,因而,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青年学者郑海麟博士所著《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以下简称“郑著”)一书,自然引起学术界同行重视.是为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郑著一共十一章四十三节,三十二万字.从分析黄遵宪家世、家庭、青少年所受教育特别是黄氏早期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始,至黄遵宪的晚年思想及其影响止,纵论黄遵宪一生几个阶段:青年诗人;外交家生涯;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民歌是中国诗歌产生发展的基础,古今诗人自觉继承学习,并发展民歌的题材内容、现实主义梢神及民歌的诸种艺术表现方法三方面,论述了古今诗人具有向民歌学习的不解情结。  相似文献   

8.
胡忆红  何际亮 《云梦学刊》2010,31(2):111-114
刘蓉是晚清时期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奉桐城派方苞为“文学正宗”,受桐城文论影响较大。但是他能以包容之势吸取他人之长而为己所用。在文道关系上,不墨守桐城义法,主张用经济之学,充实桐城义理。在创造理论上,注重文艺特性。标举“疏畅”之文。故其文论思想更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但刘蓉因袭传统的包袱太过沉重,使其未能在理论和创作上找到一条完全适应近代社会变革的新路。这是近代桐城派作家在对传统古文作近代转换过程出现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歌 ,作为我国文明源头之一 ,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 ,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基础。然而 ,我国民歌的创作和表演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走下坡路 ,特别是社会工业化程度加快以后 ,新产生的民歌数量越来越少 ,作品及演唱的风格日趋单一 ,逐渐失去了五六十年代那种蓬勃发展、色彩斑斓的活力。现今 ,社会上唱来唱去的都还是那些文物级的传统经典民歌。鉴于此 ,笔者追溯民歌发展源头 ,分析其自身特点 ,联系其现存现状 ,探讨民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傅炜莉 《云梦学刊》2011,32(6):55-57
东晋南朝乐府吸收了大量南方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特色鲜明:《清商曲辞》中的《昊声歌》和《西曲歌》以情歌为主,却反映不同地域、社会阶层、职业差别;《神弦歌》为祭祀歌曲;而《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或诉说爱情,或讽刺时事,反应人民最直接的心声。而从创作主体看,这些所谓“民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乐工、歌伎创作或润色。  相似文献   

11.
柳青 《云梦学刊》2010,31(4):116-118
近年来,有关"同宗民歌"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但它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辨析的问题。同宗时调民歌的主要研究核心当为"民歌类俗曲",但研究对比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戏曲、曲艺音乐当中保持民歌形态的小调音乐;同宗时调民歌之"源"民歌的确立应有力证,同时应注意同宗时调民歌的音乐流变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地方风格子体民歌取样的代表性以及民歌研究历时性研究视角的重要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民歌作为劳动人民最直接、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其内在的传承机制是它能穿越历史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当下仍然存活在五河区域的五河民歌的实地考察,及对具有代表性的五河民歌的本体分析,试图找到五河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3.
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孕育民间文学的丰厚土壤,民间文学又是村落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村落文化重要载体。而这两者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都受到了冲击,呈现出走向没落的趋势。村落文化的全面研究和村落生活空间的深入发掘成为必要,民间文学的现实存在状态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更乐民间轶事》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个案,它体现出村落文化与民间歌谣创作的密切关系,又呈现了当代民间歌谣创作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以此为个案,为当下的村落文化传承与民间歌谣创作提供合理的评价立场。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喜欢在作品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湘西民歌,如巫歌、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和风俗歌。此类乡野民歌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文本的趣味、野味、巫味,更使文本飘溢着馥郁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对黎族民歌的分类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黎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研究传播。《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是目前涵盖范围最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本黎族民歌集。该书以民歌挖掘整理为主要目的,主要采用了两级分类:一级分类以方言为标准将黎族民歌分为哈方言民歌、杞方言民歌、润方言民歌、赛方言民歌和美孚方言民歌五大类;二级分类以题材内容为标准,在一级分类下又将黎族民歌分为劳动歌、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故事歌五大类。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河南地域的诗篇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既有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又有青年男女执著纯真的爱情,还有中原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所有这些不但对研究古代河南的民风民俗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在各个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原民歌在《诗经》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歌的音乐形态主要指民歌的曲调在旋律、节奏、调式、结构、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形式或表现。海南黎族民歌的曲调俗称"唱调"或"歌调",主要以衬词、内容、流行地域、曲调长度等来命名。由于族源、人口迁徙和社会发展等原因,黎族民歌的音乐形态既有与大陆中原音乐相一致的形式或表现,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