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一卫藏,结束了西藏噶玛巴地方政权,成为总揽西藏行政大权的汗王。在固始汗蒙古贵族势力的支持下,西藏佛教格鲁派跃为蒙藏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教派。特别是经1653年清朝政府的册封,就进一步肯定了固始汗在西藏汗王的政治权力和五世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的地位。当时,清朝对西藏的施政是通过固始汗的地方政权进行的,而这个地方政权中具体掌权办事的行政官,藏语叫“第巴”或  相似文献   

2.
论和硕特蒙古扮演西藏归清纽带角色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元、明二朝不同的是,清朝初年对西藏统治权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通过与满、藏民族皆有着密切关系的蒙古和硕特部的牵线搭桥来实现的。致之之由,除了满清入关定鼎中原初期疲于应付国内变局的近因之外,满、蒙、藏民族间在历史上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文化联系,致使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归清过程中扮演着纽带角色,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格鲁派的兴起及其向蒙古地区传播的社会政治背景石硕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在西藏社会中发生的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即是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格鲁派(黄教)的创立。格鲁派的创立不但迅速地改变了当时西藏内部各教派和地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而且也对后来数百年中西...  相似文献   

4.
固始汗以格鲁派施主和保护者的身份率领卫拉特联军,首先消灭了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占据青海。继而进军西康消灭白利土司,然后挥师西藏灭藏巴汗,铲除了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统治,建立了和硕特蒙古和格鲁派的联合政权甘丹颇章。甘丹颇章政权建立后,固始汗没有自立为王,而是效仿忽必烈与八思巴之先例尊五世达赖为首,将卫藏十三区献给五世达赖喇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西藏的统治权,而是运用一系列施政措施及策略,达到了其统治西藏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固始汗略定西藏的一系列措施,挖掘藏汉文文献资料,分析这些措施背后的策略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硕特蒙古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驻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据不少史籍记载,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十六世纪后半叶到十七世纪前期,卫拉特蒙古由于内外各种矛盾斗争的日益尖锐,社会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最后导致了卫拉特蒙古内部的分裂。1637年,继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中下游之后,和硕特部又在其首领顾实汗的率领下,大部南下青海,袭杀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击败四万部众,占据其地,分部駐牧。随后又于1639年出兵喀木(即原西康地区),经过一年奋战,征服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及其反佛势力。1641年顾实汗进军西藏,平定藏巴汗。到1642年,青康藏地区大部已处于顾实汗的直接或间接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6.
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成功驱逐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纳入清朝版图。事后清朝谨慎探索治藏政策,西藏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清朝深知西藏达赖喇嘛对蒙古部落的重大影响,因西藏长期置于青海和硕特部控制而无法直接管制,驱准保藏的成功则给予清朝难得的机会。为使西藏免于准噶尔的再次侵扰,清朝先是巧妙安排废除汗王制,打破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代之以噶伦管理藏务直接对清负责,之后扶持康济鼐代清主政西藏。  相似文献   

7.
蒙古和硕特部南征康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地 ,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一军事行动持续时间较长 ,可分为三个阶段。和硕特部击败木氏土司 ,在川滇边藏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六世达赖喇麻仓洋嘉措在西藏的政治史、宗教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之一 ,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浪漫主义诗人 ,同时还是西藏上层统治者与和硕特部落上层封建领主间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本文主要就六世达赖喇嘛仓洋嘉措的寻访、认定及坐床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对于清朝不许他干予西藏的控制权和族内混乱方面的规定深感不满,遂掀起叛乱。这次叛乱的结果,不仅加强了清朝对青海以及包括喀木(康区)在内的藏族地区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成为该地区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后固始汗时期,五世达赖喇嘛的政教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以西藏首席教派领袖的身份统领着藏区各教派,而且在和硕特汗王的继位、格鲁派政权各级官员的任免和对西藏乃至整个藏区僧俗贵族封赐土地属民等大量世俗事务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于15世纪初,在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格鲁派在西藏及其它藏区。蒙古等地得到传播和弘扬。以其显密教法相结合的中观理论和严格的戒律制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即使如此,格鲁派也并未获得当时西藏社会的统治权。宗教势力也并不居于优势。尤其到了17世纪藏巴汗时期,格鲁派处在四面楚歌之中。是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使其转危为安。为最后格鲁派走向西藏历史舞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卜藏丹津事件是青海和硕特蒙古彻底结束对青海、西藏统治的转折点,对清代西北边疆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关于罗卜藏丹津事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罗卜藏丹津因清朝没有兑现册封汗王的承诺而发动对清朝的"叛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对"叛乱"的相关史实及延信、年羹尧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末以后中甸地区隶属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为滇藏交通之要道,“茶马互市”之中转站,明末以后,其行政隶属关系曾随着南江木氏主司、吴三桂势力的消长,西藏达赖集团与和硕特蒙古汗内部宗教教派和政治纷争的起伏,清廷经营滇藏策略的回应,而三度更易。  相似文献   

14.
续)2)在青海、西藏的喀尔喀蒙古人的格鲁派施主活动研究喀尔喀和格鲁派关系的演变这一问题,除了格鲁派在喀尔喀的传教情况以外,还应考虑的是喀尔喀蒙古首领在青海、西藏的活动。在阿巴岱死亡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喀尔喀蒙古人的进藏活动情况现在还不太清楚。到四世达赖...  相似文献   

15.
和硕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中外史籍大都认为,它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①。土尔扈特作者加班沙拉勃1739年所写的《卫拉特历史》一书认为,和硕特这个名称是瓦刺部的托欢太师赐给的②。有的学者据此断定,和硕特加入到卫拉特里面大约是十五世纪中叶的事情③。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和硕特的首领博贝密尔咱、哈尼诺颜洪果尔、拜巴噶斯、图鲁拜琥等都曾相继担任过卫拉特四部的盟主(达尔  相似文献   

16.
住居新疆的西蒙古和硕特部在其领袖固始汗率领下南迁青海,进而占领整个藏区。在康熙年间和硕特部归顺清廷,雍正年间其孙罗卜藏丹津反叛被平定,清廷整顿青海蒙藏,安插众藏族游牧部落于黄河南岸地区。  相似文献   

17.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后,与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喀尔喀、卡巴尔达之间发生过多次联姻。土尔扈特与杜尔伯特联姻是伏尔加河流域杜尔伯特部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修复双方联盟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杜尔伯特未随渥巴锡东归的关键原因。土尔扈特和准噶尔的联姻是双方联盟的纽带,可以促进部落间交流,增强彼此间团结互信,巩固联盟,壮大实力;但是,联姻的破裂对双方的内外政治环境都会产生长久而深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1656年,统一青藏高原的原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去世以降,青海蒙古各部便失去了统一的约束力,诸子相互独立割据。不久,有些青海蒙古部众,即“频犯内地,劫夺马牛”,拒阻官兵。甚至“率领番彝,威胁抢掠”。当然这些举动,在当时还是少数个别人干的,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族原分布于青海湖地区、长江源头和黄河上游北岸一带。公元十六世纪(明代中叶),蒙古族大批进入青海,占据环湖水草丰美地区,以今海北、海南、黄南及海西地区为基地。青海湖周围及黄河北岸各地的藏族部落,大多被迫迁往黄河以南,统受东蒙古亦卜刺、阿尔秃厮及其后来的土默特蒙古诸部的役属。明末清初,西蒙古和硕特部移牧青海,消灭了土默特诸部及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的势力,青海藏族又为和硕特部役属。清政府默认了蒙古族对广大藏区直接统治的既成事实。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清朝平定了青海蒙古和硕亲王罗卜藏丹津的反叛后,根据“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才将藏族部落划归内  相似文献   

20.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军队远侵西藏、占领拉萨,终结了青海和硕特汗庭对西藏的统治。青海和硕特、准噶尔、清朝在西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为实现"驱准保藏",清朝两度派军远征在藏准噶尔军队,其中青海和硕特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析西南边疆局势及清朝与青海和硕特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青海和硕特的内争及其影响,可以厘清清朝如何争取、拉拢青海和硕特联军进藏,实现西藏纳入清朝版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