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2006年深市中小企业板10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托宾Q与股权结构没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EPS和托宾Q则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相关,即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将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同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本文对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未来研究提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3.
通过28个基层指标,五个大的方面,即会议次数、股权结构、组成人数、高管人员和公司绩效的特征分析,来反映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并提出基于这些基层指标的假设。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治理评价、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优化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进行指数化评价,并对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数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治理质量趋于改善,独立性有所增强,但整体治理指数仍然较低;行业因素、控股股东性质对董事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即行业的竞争性越强董事会治理质量越高,当控股股东为职工持股会和民营企业时董事会治理指数较高;不同董事会治理机制间存在替代效应,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由于替代效应的存在,单一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缺乏显著性和一致性,但作为一个整体,董事会治理质量的改善显著地提高公司绩效.据此提出改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3年和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简称南开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6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了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现状与代表公司战略绩效的公司价值指标的关系。在105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具体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两职兼任与分任、董监事会规模等几个方面对于公司相对价值和公司价值成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战略绩效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总体相关度低。这对于从提高公司战略绩效角度认识和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及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 ,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本文最后给出了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6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6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本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公司治理整体状况较前两年有一定的改善。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较大,信息披露的质量相对较好,监事会治理评价则最低,董事会治理在专门委员会建设、董事激励等方面需要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在合规性方面好于民营上市公司。近3年来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呈现提高的趋势。公司治理前100家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显著好于其他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 ,设置了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模型。在对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的基础上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公司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性、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投资者愿意为治理状况好的公司支付溢价;控股股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董事会治理状况尚有待改善 ,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事会治理水平对公司治理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经理层治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激励约束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水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上市公司2007年的公司治理整体状况比上一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理状况较差公司的数量明显减少、质量有所提高,是上市公司整体治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样本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趋势,但公司治理状况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并不均衡。股东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间差距逐年缩小;上市公司间股东治理质量的差异开始缩小,总体的股东治理质量倾向于向中上等水平集中。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的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得到稳定提高。相比较去年数据,经理层各项评价指数呈现增长趋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状况方面仍要好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平均值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