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5月15日,李骏工作室、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在李骏工作室联合举办了“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前景意义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以沙龙的轻松方式研讨一个紧要的前沿话题,近三十名黄山市本土徽州文化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学者、部分旅游开发的企业家以及黄山学院“徽州学社”学生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2.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遗产项目之扩展,能使徽州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从而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5):45-45
2009年4月24—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视察古徽州的黄山市,对黄山文化旅游和徽州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黄山要保护文化资源,挖掘徽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品。黄山属于自然景观,是中国第一名山、名景,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黄山旅游发展要彰显特色,这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包括饮食文化,旅游产品都要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3):27-27
黄山学院充分发挥地利优势,进一步加大徽州文化特色科研的力度。校科研处精心组织谋划,在校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扶植了一批徽州文化和黄山旅游研究的课题,支持教师徽州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2006年徽州文化特色科研课题获立项14项,还大力支持有关徽州文化课题国家和省级项目。  相似文献   

5.
遍布我市的广大乡村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浓郁、乡野风光迷人的古村落构成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乡村旅游是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也是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突破点,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特别提出要壮大徽州旅游。我们认为这里的徽州旅游就是潜力无限、市场庞大的徽州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6.
《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徽州旅游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徽州人自觉的行动。具体而言,《徽州旅游发展宣言》的提出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黄山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山市依托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包容面广,几乎涵盖所有文化领域。要把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指导思想。不可否认,我市在打旅游文化牌的进程中,存在一些偏侠和不足。如偏重学术研究,沉迷静态文化的重复,缺乏抢占先机的创新创意,适应现代人价值取向的精品不多,同时一些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语言在静静地流失。 徽州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任重道选。旅游文化如何形成经济支柱,尚待深入探讨,希望此文能在我市上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我国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是一种珍贵而又脆弱的资源,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它,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在探讨的热点。徽州古民居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其保护和开发具有普遍意义。本文就从古民居旅游资源角度出发,在分析其保护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保护和深度开发两个思路,以期为我国各类似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发展道路中“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9,(3):67-67
香溪谷旅游度假村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西递。经名师设计.匠心独运贯穿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全新思维.是融时尚前沿、江南庭园、徽州文化、徽派民居秀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精品!按五星级标准建造,拥有标准间300间,600座大会室1个.  相似文献   

11.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11):50-50
著名徽州学专家广东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教授在应邀参加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11月7日来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指导工作。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黄山学院副院长汪大白,黄山市政府程永宁副市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黄山市地志办副主任翟屯建,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以及汪柏树教授,方利山研究员等和叶教授进行了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涵十分丰富.特色鲜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徽州文化以其全面性、系统性、辉煌性和典型性.被誉为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从而具有了典型代表和标本的价值和地位。徽州文化是徽州本地和徽州人在外地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二十五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二十五年过去了,黄山早已成了国内外高度知名的品牌山,旅游业也已成为黄山市的支柱产业,成了全市人民致富的重要手段。然而,黄山市的旅游业还面临很多问题.黄山市要成为旅游强市还有很多路要走。如何进一步加快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尽快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徽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做一些思考,以讨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4.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5.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之中濒临消失,保护情势紧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8-58
歙县提出“一城九品四区”思路策应“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一城”:整合徽文化各种资源,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特色乡镇的文化旅游板块。“九品”:围绕“一城”,塑造九大系列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古城风貌文化,整治中和街、打箍井街、瓮城段等古城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紫阳书院,恢复古太平桥风貌,凸显古城特色;徽州府衙文化,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家餐饮乐黄山,徽州处处农家乐”。正在我国方兴未史、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着的农家乐旅游,是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庭院、果园、花圃、渔场、农场等农、林、牧、渔业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及农民生活等原生态资源,以农村体验为特色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活动。是旅游景区(点)周边或旅游通道附近的农民自发参与旅游业的一种典型方式。以“吃农家饭”为主要特征的“农家乐餐饮”,则是农家乐旅游活动中倍受人们喜爱的重中之重。 由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国际旅游城市”、“徽州文化故里”和“中国徽莱之乡”的特定因素使然,因之,黄山农家乐的“吃农家饭”的餐饮文化,就更多些趣闻、更多些形式、更多些特点、更多些经验、更多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徽州社会科学》2006,(10):59-59
本刊顾问张脉贤教授,近三年为宣传徽州文化,不停奔走。集中表现在应邀讲学上。如高等院校有清华大学上海班、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研究生班,有上海新华旅游学院、南京金陵旅游干部管理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专修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北京语言学院的外国留学生班及北师大附中黄山夏令营等,都请他讲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20.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类别主要分为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高尚、多种资源相互融合的地域特点和优势,主要可分为静态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态文化旅游产品两大类。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及其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