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种稻靠水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国许多地区由于严重缺水而无法种植水稻。为获得优质高产粮食,有人就在旱地上试验种稻。却长得象野草似的,亩产只有几十、百把斤。面对现实,我国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抗旱、节水种稻的途径。1983年,全国农业推广总站将水稻旱种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正因为如此,自1984年以来,我国许多科研部门开始把培育“旱稻”品种列为主攻项目。其中辽宁省培育成功的“旱72”,东北农学院培育的“东农水陆稻一号”等早稻平均亩产仅200—300公斤,因产量不很理  相似文献   

2.
巴西是世界上种植旱稻最发达的国家,年种植旱稻面积480万公顷,巴西陆稻1APAR9是巴西新育成的旱稻(陆稻)新品种。是巴西政府于92年6月赠送给李鹏同志的。我国引入在江西省试种成功,并作为江西省扶贫办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内部报刊大吹特吹旱稻种植,说旱稻属套种水稻,凡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均可种植,抗病虫害,适应能力强,亩产可达500-600公斤,最高可达700公斤。一些农户认为,种旱稻既不育秧、寄秧,又不用打水栽秧,开沟点下了事,单产可与杂交稻比上下,确实很好。于是就大量引种,想一季下来就收入几万元。这究竟能否成为事实呢?请看下面的例子。《四川农村日报》在今年3月6日刊出了“洋稻种长出苦果”的文章,说的是,  相似文献   

4.
我订阅《专业户》已达4年之久,每期我都要仔细地读、反复地读、并作重点摘抄。今年2月,我根据贵刊提供的信息(94年第6期),引种遗传工程稻种和85—1—15旱稻种植。我在4分旱田里种植汕优63和旱稻各一半。我地今年发生特殊干旱,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结果两种稻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种稻大户购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物质条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本文从需求理论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江西省种稻大户购置农机的影响,从而提炼出影响种稻大户购机决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为证实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种稻大户购机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江西省实地调查的397个种稻大户样本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样本进行logistic模型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农户类型、种植规模、政策认知、农业收入、融资能力等对于大户购置农机决策存在显著影响,进而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好的在江西省实施提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超级旱稻系日本农作物研究所培养,1988年荣获联合国粮农部授予发明奖。该品种最适旱地种植,怕水渍。其植株旺盛,根系发达,分蘖力特强,抗多种病,且米  相似文献   

7.
农村靠种植业致富的途径及条件有以下四种: (一)规模经营耕地致富。即由一户农民承包几十亩以上耕地进行规模种植,在决策正确、管理得当、老天帮忙的情况下,依靠规模效益致富。连云港市东海石榴乡石榴村周又宜,95年承包80亩耕地种植水稻,秋熟共收稻谷3.5万公斤,其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大学著名农业专家王化琪近年育出的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旱稻新品种,是继早稻2、5、6、8号之后产量最高的品种。株高1米左右,株型紧凑,粗壮抗倒、剑叶上举、深绿、抗病、每穗150粒左右.多者达180粒,千粒重29克,属粳型大穗品种。在北京、辽宁等地种植生育期125天左右,黄淮海115天左右,长江流域110天便可收获,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600公斤以上。在黄河以南麦收后,可象小麦一样直播,播前首先要拌种,  相似文献   

9.
(一)早稻类:(1)李鹏总理从巴西带回旱稻良种——巴西旱稻,亩产超千斤、亩用种6斤,斤价20元。(2)日本超级旱地稻;河大144黑米旱地稻,亩用种8斤、斤价15元。(3)85—1—15旱地稻,亩用种6斤,斤价10元,自取货百斤以上斤价6元。(二)黄豆类:(1)美国黄沙大豆、株高130—150厘米、桔杆坚韧抗倒伏,每荚3—4粒,亩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可得,种稻大户生产经营决策,尤其是农业技术应用决策主要受其风险偏好影响,不同的风险偏好类型使得种稻大户农业技术应用决策行为差异明显。借鉴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将种稻大户的风险偏好分为3种类型,即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规避型。基于对江西省16个县1 077户种稻大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种稻大户风险偏好的主要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找出3种风险偏好类型种稻大户具有的异同特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因"型"进行引导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蒙城县小涧镇田庄村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种棉家家户户走上了富裕路,今年全村种植棉花8亩以上的大户30多户,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上。在今年旱灾、虫灾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该村加强。统”的功能,实行科学种棉。舍得投入。春季从县种子公司统一购进优质“杂29”一代原种500公斤,  相似文献   

12.
《小康生活》2004,(12):61
11年来,本场靠优良的种苗、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信誉,带出了一大批万元、十万元种植专业户。现低价供应特色果苗,并进行赠苗活动。赠送方法:凡购苗300元以上的,加赠10%的果苗;购苗500元以上的,加赠15%的果苗;购苗1000元以上的,加赠20%的果苗。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广大粮食产区生产上种植的常规早稻品种结构单一,品质不优、产量较低,不抗稻瘟病,与市场需求不相适直。选育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旱稻新品种是调整优化大宗作物结构的重要举惜之一。“925”是湖北省农科院引进筛选的中熟优质早稻(晚稻配优质早熟晚粳RC4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重点对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稻大户与土地流出户--种稻小户的行为关系进行博弈分析.首先,在网络经济效应和产权明确的理想假设下,通过博弈论的逆向归纳法对种稻小户是否出租进行了推导;然后建立"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对种稻大户租种小户土地时租金的形成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与启示.通过这些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期望能够对种稻大户与小户间耕地流转的经济行为决策做出微观描述.  相似文献   

16.
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湖区、平原、丘陵3种地形的838户种稻大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技术应用时机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地形上种稻大户农业技术应用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同。在湖区,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时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收入比重、获取信息来源途径及数量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时机有显著正影响;在丘陵地区,家庭总收入、劳动力工资评价、农业基础设施评价对农户应用农业技术都有显著正影响,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有显著负影响。为此,提出要促进教育和增收,同时增强信息沟通;要优化外部环境,丘陵地区要格外注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史料对清朝康熙皇帝种植水稻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证,形成了较完整的传统种稻技术资料.作者认为;史料最早记载的“青风”病应该是稻瘟病;同时对农史研究中争议较大的“碌碡”技术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都为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云南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就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悠久的种稻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为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的一个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政府补贴政策条件下规模种粮大户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调查,并与典型的水稻高产示范户和大面积生产上普通农户的种稻效益对比分析,结论为;在现行政府种粮扶持和补贴政策下,种粮大户种粮规模面积越大,总经营纯收益越高、为出租地农户提供的土地收益越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务工收入也越多、社会贡献也就越大;其单位面积种稻直接纯收益不如高产示范户,但比一般农户种稻收益水平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兼业户的生产行为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农业技术在兼业户间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兼业户的生产效率,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江西省11个地区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分析水稻兼业户的种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水稻兼业户需求最高的农业技术是高产、省工省力等技术;种稻大户、科技示范户在水稻兼业户中的技术扩散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出来;种稻收入比重、是否从事重工建筑业对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应用影响显著且均成正向关系;种稻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高,农户在提高收入的期望下对技术的投资意愿越高;而从事重工建筑业则通过采用省力技术来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