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现实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邓小平同志从发展出发,又落脚到发展,系统地阐述了全面发展的观点,重点发展的观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观点,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发展的动力和道路等等,形成了当代最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一、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相并存,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特点,这一根本特点是由中国是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达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中国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阐释,指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着力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色.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都含有一个"共"字,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是目标指引和路径依赖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为共享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共享发展.实现共富和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共享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必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富裕"而没有"共同",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共同劳动、共同享有的共富之路,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勤劳才能全民致富.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应注重共享能力的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以共享发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堪称新时代“共同富裕论”,其中包含着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原创性贡献的鲜活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从政治要求维度看,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须着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分配制度、分配秩序和调节方式;从时代特征维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是一场关乎中国社会发展全局的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从人民情怀维度看,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和人民江山论的生动实践;从发展路径维度看,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须不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部分先富的大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提出这个科学理论观点,不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更加全面,而且为我们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和纲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但可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而且可以使我们去努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这个科学理论观点的提出,具有不可争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指明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如何搞好自身建设,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明 《理论界》2009,(1):44-45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共同富裕作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中心课题"加以重视和解决,必须在全社会加强推进共同富裕的理念。要消除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质疑和误解,必须深入研究、大力宣传和普及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不只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更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共同富裕不是一个静态的未来理想状态,而是体现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累积过程和逐步提高实现程度的"现实的运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它需要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推动和体制机制的自觉调整。共同富裕的实现既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更要调节少数人的过高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是否保持稳定,完全取决于这一社会是否能把发展生产力带来的利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正是社会平安稳定的根本保证.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自有其特殊的要求.其一是"适度",即劳动者之间、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必须"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适度".其二是"导向",即把适度的收入差距"导向"消灭这种收入差距这一总目标.完全可以说,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一个以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正是一个大步朝着这一价值目标迈进的社会,这是中国保持稳定、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物质文明形态的演化过程中,市场经济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体现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形态,亦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物质文明形态的实践探索和重大创新,既运用资本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又克服了资本逻辑的种种弊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重塑了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大政策。文章分析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在实践中由于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理性秩序而产生了反秩序势力,指出需要寻求有效措施抑制反秩序力的自发发展。文章还分析了效率、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指出只有在有限不公平条件下突出公平,才可以保证效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归宿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恰好体现了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思想导向、智力支持、道德制约和法律监督的作用.由于思想工作放松和道德建设滞后,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功利实用、物质沉沦现象仍显严重,因此,恢复、维系和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观认识的新境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对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发展进步,全面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现代化;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实现、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三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基于反对平均主义的非均衡性;二是理性设计的可控性;三是为社会主义"正名"、发展成果涵盖最广大人民的包容性。科学、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执政经验的新总结,对执政任务的新概括,是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全面准确把握"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磊 《江汉论坛》2007,2(1):24-27
邓小平应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把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重点带动全面、"台阶式"跃进等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人际环境;通过重点带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经济环境;通过"台阶式"跃进,落实"新三步走"战略,实现发展目标,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党在新世纪阶段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参照,茂名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通行证",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形成新思路,加快物质文明建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茂名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的,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及其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