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普修音乐课的设计及重点内容的教学李红云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美的音乐可将人们带进崇高境界,从而使人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和享受。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笔者怀着钦佩、敬慕之情,走访了《欢乐颂》的译配者,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现已82岁高龄的邓映易女士。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传唱着贝多芬于18世纪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这就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诗《欢乐颂》为歌词谱写的大合唱《欢乐颂》。邓映易教授被其自由、平等、和平的崇高境界所震撼。她想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却很少有人能听得懂这首属于全人类财富的歌。于是,她怀着对贝多芬无限崇敬的心情和对全人类的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浅谈高宗仁习惯上人们将贝多芬的作品划分为三个创作时期。第一创作时期截止1802年左右,第二创作时期截止1812年左右(从1802年起),以后直到1827年贝多芬离世,则为他的第三创作时期。这一划分法最早是由一个名叫舒劳瑟(Schlo...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之魂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雪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睁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论性质。  相似文献   

6.
全国优秀青年教师万玮认为,教师的教学至少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教师教知识;第二境界是教师教方法;第三境界是教师教状态。成功的英语教师更是注重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01,(12):52-53
德国是一个音乐国度。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不朽的音乐家;贝多芬,舒曼,巴藏,舒伯特等。 这种音乐的语言和氛围一直贯穿在德国人的生活中。时至今日,德国人仍坚持为他们的子女聘请私人音乐教师, 希望每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长笛或小号等。音乐已经成为德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德国的音乐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的课堂“节外生枝”,出现了以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盲姑娘能通过听琴声判断来者就是自己仰慕的音乐家贝多芬,可见她是贝多芬的铁杆粉丝啊!(生笑)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以其非凡的音乐才能,饱尝了人间磨难后创作了《热情奏呜曲》。整部作品以它完美的形式、无比完整的结构、统一的活的脉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大乐章以简单的材料进行了巨大的戏剧性发展,表现了荚雄在积极探求、充满信心的斗争;第二乐章表现出英雄凝神思索、陶醉在美妙理想之中的情景;第三乐章把人们带入紧张热情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性特点 ,讨论贝多芬生命中一个危机时期 ,探讨贝多芬是如何将这一危机转化为音乐创作 ,写出他不朽的《英雄交响曲》的 ,并对这一交响曲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赏析  相似文献   

11.
人生是道茶     
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二三道茶。三道茶指上三次茶之意,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语     
1.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说,城市规划要注意几项重要原则:一是超前性和战略性原则,规划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立足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二是先进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原则,规划要讲究整体调整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单体设计的艺术性,要完美结合,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使城市设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三是系统性原则,规划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系统,覆盖城市每一块土地和每一个角落,海、陆、空立体规划;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坚决杜绝急功近利、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境界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最高境界是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在这三个境界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升C小调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古典奏鸣曲的传统模式,以一种崭新的面孔展示于世人面前。激动、思索带有幻想的第一乐章,充满痛苦与忧愁;轻盈、明快的第二乐章冲淡了第一乐章的情绪,一气呵成地把第三乐章中暴风雨般的火热激情推向巅峰。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此作品的情绪变化,使演奏风格符合作者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学角度来探讨陶渊明诗文中“真”的境界,指出其“真”的境界来自于陶潜对生活的真诚、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同时又分析了“真”的境界的构成因素及其特点;阐述了这种“真”的境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塔是印度文化的一种文化观念和宗教观念在建筑形式和美学思想上的凝结,具体来讲有三套象征体系:宇宙象征、圣山象征、哲理象征。当佛塔进行跨文化的传播时,在文化互动中发生了系列变化,体现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的新变与观念内容的重构,展开为一个多样性的文化与美学景观,佛塔传向南亚,在印度文化与南亚文化的互动中,在斯里兰卡、尼泊尔,突显佛像境界,在缅甸、泰国、老挝,佛塔主体由半球型启显宇宙境界,转成瓶钟形人间关怀境界,形成缅甸圣罐、泰国圣钟、老挝圣瓶的佛塔主体;在柬埔寨和爪哇,突出了须弥圣山境界。总之,佛塔在南亚,产生了不同艺术形式新变与各有特色的观念重构,生长出以塔、寺、山三个主要方向中的变化,并形成了各自的佛塔类型。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在他的钢琴文献中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高峰,理论界把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广泛采用了赋格的创作手法。而其赋格的采用既延续前人的风格又有贝多芬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G大调随想回旋曲,又名:Rageovgrthelostpenny,翻译过来名为:丢失一分钱的愤怒,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所体现的音乐内容与以往贝多芬作品所体现的英雄性和交响性不同,它体现了这位跨世纪伟大作曲家生活化和人性化的一面。G大调随想回旋曲是一首幽默风趣、富有活力的钢琴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贝多芬的早期创作风格,以及弹奏古典主义时期风格乐曲的演奏方法和风格,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为喜欢和演奏这首作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产业——21世纪的主导产业生态设计源於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即在人类设计发展模式时同时纳入环保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於是,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产生了以环境友好技术、绿色技术或洁净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产业。绿色技术以生态设计为基础:生态设计要求从新产品开发到消费的每一阶段均考虑环保因素,最终形成一个环保友好的产业键系统。一般来说,以环保友好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产业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1)清洁的原料;(2)清洁的生产工艺;(3)清洁的产品;(4)清洁的服务;(5)清洁的消费。与基…  相似文献   

20.
品牌是一个很好听的词,尤其是对当前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中国。政府官员们谈论品牌可以证明自身的崇高追求;企业家们谈论品牌,可以证明自己境界高远;而专家谈论品牌.当然是一门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