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应用数学锥体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普通大学生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等体质健康四个方面进行数学建模研究.旨在设计出与我国普通大学现行的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和实施标准相接轨的、全面完善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联系的、形象科学的综合评价.期望能在我国普通大学有关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中提供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完成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发展、变化显著的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的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20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1750份,有效问卷率为87.5%,其中,女生760份,男生990份;独生子女1254人,非独生子女496人;城市812人,农村938人.有2名男生幼时丧父. 研究工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岳冬梅修订)和大五个性量表(Big Five Inventory,BFI,美国心理学家John编制).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 13.0.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樊富民、王建中对北京市23所高校的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因学习困难、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感情问题而产生的烦恼、焦虑和紧张;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与迷茫.而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只有11.02%的人主动寻求帮助,84.40%的人很少或偶尔寻求帮助,4.58%的人根本不寻求帮助.针对影响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众多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重点研究了归因风格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 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 --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 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 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 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 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 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普遍带有盲 目性和重复性。为此,笔者对健身活动 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健身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健身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 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 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 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新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研究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1365名入学3个月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团体测试,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研究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在于解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自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心理问题的表现后,根据笔者多年思政教育工作实践,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分成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早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预警与干预、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与事后控制,并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在遗传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和适应能力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国民体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壮的体质是承载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特点及成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以期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复合型、开拓创新型、多向思维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体保健教育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帮助人们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人们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它的内容包括:体质与健康;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加强人体保健教育也就是加强这四个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选取环境模块和健康模块,采用定序回归模型研究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得出:环境认知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显著影响;私域环境行为对城市居民精神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显著,公域环境行为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全国百所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并且寻找出其成因,成都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文法学院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访谈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且老年人的基数庞大,有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我价值感的体现.以此为切入点,将决策树、逻辑斯蒂回归等数据挖掘技术用于挖掘老年人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事实方面、自我认知方面、社会支持方面对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有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不同身体维度的关系,文章以广州市2168名农村残疾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外在身体形象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而内在生理健康和客观生活能力则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成人问卷"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此研究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具体影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男性要差;教育因素对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水平越高的流动人口心理状态表现更积极;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程度越高,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程度越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因此,在关注流动人口时不能只关注经济因素,城市应创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环境来接纳流动人口,并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空间,使其在城市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第十二届全运会各省的综合得分代表省级竞技体育实力,在已有经济发展与竞技体育研究基础上,加入国民体质对于竞技体育的分析,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经济发展、国民体质与竞技体育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递减的趋势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国民体质对竞技体育本身和邻省的竞技体育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浙江省高职院校100名18-20岁女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数据及与身体形态相关的派生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影响高职女生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因素,对各指标权重(Rj)进行排序,经分析可认为此综合评分模型科学合理,对高职院校18-20岁女生身体形态评价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随机抽样大学生552人,通过SPSS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和AMOS拟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其心理危机的干预效应.探索性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亲社会行为及其交互因子(利他亲社会行为、依从亲社会行为、情绪亲社会行为、公开亲社会行为、紧急亲社会行为、匿名亲社会行为)均对生活应激和心理危机产生显著负效应;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亲社会行为对生活应激产生显著干预效应,并对心理危机产生显著干预效应,亲社会行为使生活应激对心理危机的诱发效应衰减.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缓解生活应激(前因)和干预心理危机(后效)的双重中介效应,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是预防心理危机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力量和潜在心理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学生危机干预管理提供实证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与它承担的重要任务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安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及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健康指数、零花钱、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常识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了解了父母行为与儿童健康之间的相关性状况。结果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并没有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常识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父亲外出组儿童体质状况最差,父母外出会使儿童的零花钱有所增加且金额也较高,另外,父母行为对儿童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本文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