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释保险公司对巨灾风险的普遍厌恶,并探讨巨灾的承保条件,文章在模糊风险假设下建立了ASF模型,给出了巨灾保险中资本金、保单数量、损失金额、概率及相关系数等关键因子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地震数据,探讨了符合经验的费率水平和损失边界,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巨灾保险供给不足的现象,提出了一种评估承保风险的办法。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并非不可保风险。文章还从保险公司和国家层面针对如何承保巨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的安德鲁飓风和北里奇地震,使全球63家财产和责任保险公司破产,巨灾再保险供不应求,再保险费率在1991年到1994年间上升了一倍多,再保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为了寻找再保险承保能力的替代资源,缓解再保险压力,保险业业内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资本市场,以期寻找到传统再保险的替代品或补充方式,达到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的目的.由此引发了一场传统再保险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本市场上一种基于巨灾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巨灾债券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保险公司为了减少巨灾风险所带来的超额损失,对承保风险进行再保险安排是最常用的风险转移策略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最优再保险机制.给定保险人的效用函数,通过对承保业务的再转移,使得保险人的期望效用达到最大.如果保险人依据最大可能损失保费原理向再保险人支付再保险保费,则对保险公司最优的合同形式是有限停损再保险.  相似文献   

4.
陶涛 《统计与决策》2013,(6):162-165
针对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各种决定因素,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模型在中国应用的现实约束;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风险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需关注的“四大风险”,提出解决和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利的社会系统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具有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既定的社会建构能否实现风险转移及合理分配是巨灾风险管理的重心.文章基于经济、人口、组织、文化和科技等五维视角,运用DEA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中国巨灾社会脆弱性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得益于人口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及救灾组织体系的建设等因素,中国近期应对巨灾冲击的敏感性下降而恢复力则在提升.巨灾社会脆弱性管理必须多管齐下,政策制定要在应对人口和就业结构新局面的情况下,搭建更为完备的风险损失分散机制,并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灾害文化意识,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防灾、救灾与减灾方面的突出功能.  相似文献   

6.
寿险公司的养老金及企业年金都面临着巨大的长寿风险,长寿风险证券化可以有效的对冲该风险。文章主要探讨了几种构造长寿债券的方法,并指出了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综合探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于巨灾期权定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期权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保险和金融结合的产物.巨灾期权作为巨灾市场的一种主要风险转移方式,得到了学术界和巨灾风险市场的青睐.文章针对巨灾期权定价问题,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际经验,从相关理论出发,用保险精算方法对带跳跃过程的巨灾期权进行了定价.  相似文献   

8.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文章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了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卓志  丁元昊 《统计研究》2011,28(9):74-79
 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是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框架与机制中发挥作用并不可回避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分别置入三种不同模式的框架下,从有别于传统只考虑可保性的单一视角,在分析讨论可保性与可负担性的理论基础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后,尝试性的探讨了三种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框架下的可保性与可负担性。我们认为纯市场框架内,巨灾风险不可保且难于负担;政府与资本市场参与下的巨灾风险管理框架内,巨灾风险才成为可保风险并有限定的可负担。为此,融入保险机制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重构与建立政府、金融保险市场、商业保险业、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新型合作机制,将成为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巨灾风险债券供给方面,保险监管者比金融监管者起了更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讨论了保险监管影响巨灾风险债券供给的四个途径;其次通过建立最低偿付能力监管下的巨灾风险债券供给模型,分析了一个和常识不符的结论:本金和利息保证比率的提高不会减少巨灾风险债券的供给;此外费率监管下的数学模型显示,在巨灾风险债券的影响下,巨灾保险费率可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风险度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现代农业风险分析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生产风险进行了全面度量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态分布并不是中国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风险的最优概率分布形式;中国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风险总体上并不十分严重,发生减产幅度在5%-15%之间的轻灾可能性较大,而发生减产幅度超过35%的巨灾风险可能性极小;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高风险区域;同时须重视和加强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生存分析法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纯费率厘定的适用性,采用辽宁省盘锦市1987—2008年的水稻、玉米和高粱作物单产数据,分别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计算出75%产量保障水平的基础风险与巨灾风险概率,进而厘定出三种作物保险纯费率分别为3.0%、3.7%、3.7%。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国内作物保险纯费率厘定过程中的巨灾风险厘定难题,将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定价与补贴政策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厚尾稳定分布巨灾风险的集合分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稳定分布和控制不等式理论,在厚尾分布假设和安全第一的决策框架下重新研究了巨灾风险的集合分散问题,发现当无限损失和总体损失有限时,分散构造风险组合反而增加了整体业务的尾部风险,而当个体损失有限时,上述命题仅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对近期巨灾风险研究中提出的"全球分散"以及"一体化风险"保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巨灾风险管理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薛澜 《人民周刊》2020,(7):88-89
应当看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巨灾风险防范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类型灾害的高风险区;58%的国土面积、82%的省会城市、60%的地级市、54%的县城处于7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69%的国土面积存在较高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杜燕飞,2019)。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也正在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极值理论的地震巨灾债券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极值理论对损失尾部风险的良好估计能力,将极值理论运用到巨灾债券的定价之中.在分析1990-2006年间我国大陆发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地震损失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和极值理论中的BMM方法为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定价;为巨灾债券在我国的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品证券化发展历程中的特点可以看出艺术品证券化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从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它的收益与系统性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投资原则,不存在CAPM所设想的系统性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中国艺术品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不成熟不健全的投资市场.目前艺术品证券化模式已经被叫停,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模式进行反思总结,并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艺术品投资实际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及投资收益情况,在投资基金价格服从带漂移的几何布朗运动的假定下,应用效用理论讨论了再保险策略问题.由于讨论兼顾了风险偏好、投资收益和承保风险等因素,因此,所得结论对保险公司稳健地经营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土地资产证券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土地资产证券化的产品设计,创造性引入跳-扩散模型对土地资产证券化进行定价,解决产品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最后对土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和制度环境建设进行前瞻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谭政勋 《统计与决策》2005,(10):115-116
本文分析了传统麦考莱持续期与凸度局限,引进了更适合于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利率风险的OAS模型以及期权调整持续期与凸度.  相似文献   

20.
许飞琼 《统计研究》2012,29(6):82-86
灾害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异常现象,巨灾更以其巨大的破坏力及惨烈后果而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威胁。巨灾不可避免,巨灾损失也不可避免,因此,必须正视巨灾发生及其发展规律,对巨灾损失除建立正常的补偿机制,还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巨灾保险制度。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应当根据巨灾种类及相关国情要素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