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是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重要凭证。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接续,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关乎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大省、职工大省,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比较频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市现行流动就业人口养老保险政策的特点,探讨了我国全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利用流动人员综合保险卡进行统一管理的方法。经过对上海流动就业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状况的抽样调查,构建了三种不同缴费模式和基金使用方法的养老保险模型。在封闭样本内,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逐一大量仿真计算,并给出了各模型下基金缴纳、使用和积累情况的仿真结果,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焕清 《统计与决策》2012,(19):154-157
文章在比较实际采用的养老保险模式基础上,认为我国现行的"名义账户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是较为可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并采用计量模型预测基于这一模式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分析表明:积累大约2万亿储备养老金后,该模式能长期持续运行,可以较好解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转制成本偿债主体不明、个人账户空帐严重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职工平均工资"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既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集有关,又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即基本养老金)的确定有关.然而,在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城镇经济成份和劳动者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管理制度,包括统计制度与统计方法,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近几年由政府统计部门所提供的"职工平均工资"指标值,难以准确反映全社会职工的工资水平,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5.
吴湘玲 《统计与决策》2005,(24):111-112
由于我国城乡分治、计划经济的需要以及身份制度的影响,也由于经济水平偏低这一客观原因,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形成与改革存在着人群分割的现象.养老保障的人群分割主要是指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就业与否、就业的所在部门不同,而出现的不同身份的人员享有不同的养老制度与养老待遇.要消除养老保障的人群分割,必须在反思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新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模式下,有效地治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中的“逃费”问题,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征缴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文章构建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双方的行为演化和策略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加大对企业逃费的惩罚力度、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的惩罚力度以及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的监管成本,能有效治理“逃费”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及企业年金现行相关规定建立了精算模型,使用C语言编程测算了典型个体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综合替代率,以及不同投资收益率假设下企业年金缴费率对综合替代率的边际贡献.得出了企业年金能提高退休收入替代率,改善"新人"和"中人"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别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对退休收入替代率有放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养老保险资金入不敷出.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模式上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认为目前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第一,如何让制度覆盖大部份农民工,解决农民工无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第二,现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具有可达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零支柱的普享型养老保险平台和统一定位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框架是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邹铁钉 《统计研究》2021,38(8):45-58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 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 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统计》2011,(2):27-27
1.就业扶持温暖你我2.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共帮助40.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省各地组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30万人,培训后新增就业24万人。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80万人;全省城镇和农村月人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76.69元和245.2元;全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70万人,参保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军  康博威 《统计研究》2009,26(11):75-81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于"黄金律"的概念,将养老保险计划再分配效应的效率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对如何实现"黄金率"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搭配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精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晓 《统计与决策》2006,(24):63-65
为解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问题,基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运用社会保障精算的方法,建立了债务精算估计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对2005年我国隐性债务的规模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依据统计系统公布的数据,测算了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的待遇差距.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黄晓  赵辉  施莉 《统计与决策》2006,(22):27-28
为解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测算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关于基金收支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政府偿债的因素,建立基金收支数学模型.这种方法将债务偿还的因素加入模型,可以模拟测算政府在一定目标期间内应当承担债务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统计资料,采用分账户法精算模型,测算出四种省际人口迁移方案下的2006—2050年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缺口规模。研究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下降速度随人口迁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目前新的经济特征及"实质上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特点,选择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借助世代交叠函数,构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效率模型,得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基本养老保险促进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结论;设计了政府加大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财政支出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关键就在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建立完善的筹集机制应确立科学的筹资标准,明确政府、集体及个人的责任,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文章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从筹集模式、筹集标准和筹集渠道等方面对养老基金筹集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2009年浙江、江苏、上海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二、2010年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 就业:帮助30成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0万人. 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确保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按规定领取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