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仍需完善。我国与国际审计市场相比,由于业务及组织形式上的差异,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都比较小,由此造成市场集中度较低,这是因为大多事务所合并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形成的。对此,我国应以美国审计市场结构的演变为借鉴,适度的鼓励集中并向合伙制靠近,通过合并打造行业核心大所,在合并过程中实现多方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且波动频率加快,引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究竟是市场供需还是投机因素的争论。文章以玉米为例,基于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实证分析了市场供需因素和利率、汇率等金融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供需始终主导着玉米价格变动的总体方向,金融因素对玉米价格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近年来投机资金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玉米价格和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还加大了玉米价格的短期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中国各股市板块之间信息效率的差异,基于带噪声的股价偏调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工具,选取价格调整参数和平均相对离差指标,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视角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并将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信息效率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各板块证券市场之间的信息效率相较美国的两个交易所过于相似,这说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并未达到市场微观结构的差异化。最后,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多层次化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有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作用的研究突出会计稳健性的收益,较少关注其成本.文章以2010-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稳健性的成本效益出发,考察经营风险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分析会计稳健性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信号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经营风险高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更低,经营风险低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会计稳健性传递了资本市场风险信号.本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经济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稳健性的经济作用,会计稳健性准则的制定如何结合政府监管和公司内在激励的需要,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但塑造市场结构的主导权力限制着供求关系并决定了全球粮食市场价格的长期趋势,把握住塑造粮食市场结构主导权力的特征及其目的,就能判断出全球粮食价格趋势的基本走向。全球粮食市场中最有竞争力的主体可以凭借对国内市场结构的塑造并通过国家权力将这种市场结构推广到世界市场中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目前全球粮食市场体系中的主导权力是美国的私营资本。私营资本对垄断利润的追求主导着目前全球粮食市场的基本走向,因而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高位震荡局面。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罕见的大跌,一直作为"影子市场"的中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率先触底,走出独立行情,引领欧美市场。本文经过实证分析认为,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已经从"影响因素"转化为"定价力量"。  相似文献   

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及销售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保障农产品供应以及价格形成的基本功能.文章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集散和交易的基本功能,强化价格形成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核心功能,以及明确信息服务和公益性的衍生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遵循农产品批发市场演进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多种交易方式,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以及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兴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着资产误定价金融异象.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可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分析师评级出发,通过投资者情绪传导,与资产误定价三者之间建立分析逻辑.通过对2009-2015年625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分析师的乐观评级及调级会引起价格向上的资产误定价扩大,价格向下的资产误定价减小;乐观评级会比悲观评级引发更大程度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分析师评级及调级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是通过投资者情绪变化作为中介传导的.根据研究结论,如能在政策层面通过加强分析师队伍管理、强化投资者教育、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业务素养,就能提高分析师评级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促使投资者正确对待分析师评级信息,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资产误定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我国期货中介机构市场开发与宣传行为存在收益性与风险性不对等宣传、宣传资料表达不规范等问题。美国期货业协会在规范体系上相对严格。我国在规范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协会自律为核心,通过逐步过渡实现,建立监管层面的业务细则和期货业协会层面的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城镇平均劳动力价格以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劳动力价格的结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劳动力价格相对溢价(折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所有制单位和行业之间劳动力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使用了指数平滑状态空间模型以及三次样条模型对未来劳动力价格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对于2000年,国有单位劳动力价格处于溢价状态;行业间劳动力价格差距在扩大,而地区间差距在缩小;2015年中国城镇平均劳动力价格预计达到年均6.3万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6年国际油价的演变历程以及Brent与WTI价差进行回顾,分析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情况,发现2016年供需形势已有好转。并结合非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对2017年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预期,据此对2017年国际油价作出预测: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2017年Brent、WTI两市明显价差减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呈小幅上扬的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和62美元/桶,价格波动区间为55~65美元/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页岩油气技术突破、欧佩克国家不减产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际石油市场正步入一个“再平衡”时期,国际石油供给、需求和价格面临新一轮重构。运用均衡模型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供求趋势和国际油价走势,从短期看,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难以改变,油价仍将低位运行;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能为80美元/桶左右。作为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要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结构性变革和能源结构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快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以小幅增长开局后,受供过于求基本面影响冲高回落,于中低位持续震荡。展望2020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对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0年Brent、WTI两市价差明显,国际原油全年均价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日常运行将延续震荡态势,对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为61~71美元/桶和53~63美元/桶。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平稳开局后,减产协议、核制裁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原油供需,导致全年市场波动较大。展望2019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原油供应、库存、汇率、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未来动向,对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各影响因素,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涨跌,但整体还将保持低位震荡态势,Brent、WTI两市价差不确定性增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7~72美元/桶和51~66美元/桶。  相似文献   

15.
201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PEC主导的限产协定效果的显现,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攀升。2018年的油价将延续2017年的走势。从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美元汇率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对2018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综合考虑影响油价涨跌正负效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原油供给和油价影响因素态势发展下,2018年油价将会相对稳定,全年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度涨跌,但是整体还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4~64美元/桶和52~62美元/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之间的相依性问题,提出了金融时间序列极端分位数回归模型,解决市场之间相依关系刻画问题。考虑到金融经济活动和极端危机事件可能会影响到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之间的依赖程度,首先检测样本内的结构突变点,再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理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之间存在动态相依关系,且在熊市和牛市期间两者之间均呈正相关,说明消费者和投资者在能源期货市场消费和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此外,原油价格波动引起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在不同分位点表现出非对称效应,两者之间的动态相依关系受到极端金融危机事件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极端条件下依赖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7.
欧佩克行为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的基本面因素,是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欧佩克作为石油出口国中一个起重要作用的组织,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行为,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和石油价格变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欧佩克尽管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实际影响局限在短期波动上,但从全球的石油安全态势分析,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欧佩克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行为始终是将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单纯依赖石油出口国的调节行为无法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性反弹带动原油消费强劲增长,同时受制于原油供应偏紧,原油市场全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强,年均价较2020年大幅提高。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恢复性反弹回归正常有序复苏,原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冲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OPEC+将延续稳健增产路线,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带动原油供应显著提高;美元保持相对强势、期货市场看空、金价反弹动力有限释放利空信号。美国和伊朗谈判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加大了原油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供应预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恢复、供给不确定性增大,油价将持续高企,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3~93美元/桶和78~88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19.
针对WTI原油价格波动具有聚集性的特点,首先利用GARCH模型实证分析,得出WTI原油价格波动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并且持续时间长;其次根据GARCH-M模型检验得出,WTI价格波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市场特征;最后借助EGARCH模型检验得出,WTI原油价格波动具有杠杆效应,即价格波动主要受负面消息影响,表现出价格变化以上涨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2013年国际原油市场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态势,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美元汇率、投机炒作、地缘政治等非基本面因素的走向及其可能对油价的冲击。结合国际原油市场形势和定量模型预测结果,预计2014年WTI、Brent原油现货价格将相对稳定,分别达到97~101美元/桶、111~117美元/桶。国际油价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预计2014年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短期波动更多取决于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速度和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