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江苏省议会曾因"议员加费案",与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主的社团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从而在民国议会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页。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主要是江苏省议会试图通过削减教育经费来加薪,如此"争费自肥"自然受到了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江苏各界的激烈抨击。面对教育会的批评,尽管省议会也做了种种回击,但最终被迫放弃了加费举动,江苏省教育会更借此初步实现了江苏教育经费的独立化。在议员加费案中,作为民间社团的江苏省教育会之所以能屡屡压过作为政府机构的省议会,除了其作为新式职业社团能集合动员全省教育界的能量外,民国初年特殊的政治生态也是导致出现此现象的另一缘由。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桂林特殊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特殊的文化生态形成了战时桂林独特的媒介生态环境.战时桂林新闻事业繁盛的背后是新闻教育的飞速发展.战时桂林新闻教育形式及教育机构多种多样;教师大多出自名人名家,教育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学“短平活”而独树一帜.抗战时期桂林新闻教育培训了一支文化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进步队伍.促进了广西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形式,它具有传统社团的特点,又带有网络文化的印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个性发展的空间.高校要与时俱进,既要清醒看到大学生网络社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采取“掌控主动、把握规律、完善监督、科学引导、横向联合”策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吸引力,在大学生网络社团进行“自转”的同时又引导其有规律的“公转”.  相似文献   

4.
列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图书之一的大型系列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的第一辑-文学卷·小说分卷一(下称“卷一”),出版了。这是一部资料翔实、研究深入、印制精良的图书,为整理、研究、出版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光辉一页的“桂林文化城”史料做了一件大好事。 1938年10月至1944年秋,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战略后方,又加之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作为当时广西省会的桂林的地位一下变得突出起来,一时大批进步文化人云集桂林(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期间在桂林逗留和居住过的文化人有1000多人,解放后活跃  相似文献   

5.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先后云集桂林,投身抗战救亡文化运动,桂林遂以“文化城”蜚声中外。出版业空前繁荣,报纸杂志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个左右。有些全国性社团,还在桂林设立总部。1939年10月2日,桂林文艺界“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则,联合全桂文艺界一致为  相似文献   

6.
社团文化在高校的兴起与繁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机融合了高校社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途径。下面立足高校社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两者融合的重要性,探究提出若干推进两者相互融合的路径,希望能对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在新政时期为了摆脱内忧外困的局面,在文化社团政策方面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这时期,清政府制定了《结社集会律》,企图对文化社团活动进行规范,因之,各类新式社团,如教育团体、学术团体、文艺团体等得到一定的发展,对开通社会风气、改变人们思想、推进文化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清政府的目的是维护其统治地位,其文化社团政策调整中设置了许多限制性政策,妨碍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桂林王城是广西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桂林王城应建设成为一个以王城博物馆为核心,包括科举文化馆、桂林民俗博物馆、广西珍稀动植物馆、天文历法科学馆、艺术陈列馆、旅游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演艺中心等九大院馆所组成的王城博物院和一条王城明文化步行街、一个独秀峰景点的集历史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山水风光旅游、文化教育学术艺术交流与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调查发现,有过学生社团负责人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比同年级学生有较大优势,创办社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创业伙伴的选择。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就需要鼓励高校创业类学生社团发展、完善社团创业教育体系、传承社团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桂林教育事业的短暂兴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群贤荟萃,人才济济;二是社团众多,活动频繁;三是教育期刊激增,琳琅满目;四是学校教育蓬勃发展。短暂兴旺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用行政力量直接推动教育,形成大办教育的群众运动;从实际出发,大刀阔斧地改革旧教育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实施爱国教育与生产教育;重视教育研究、试验和总结推广。短暂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从地理环境来说,战时的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桂系首领们出于政治需要,对进步文化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有一批通晓中外教育改革家执掌教育行政要职,推行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12.
深受桂林文化熏陶和影响,白先勇在其小说中生动展现了桂林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书写了桂林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刻画了桂林人的典型形象,从中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兴衰的辩证思考.《玉卿嫂》《花桥荣记》堪称桂林人书写桂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 您好! 编辑部转来了您的信,看了以后,很钦佩您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您身在外地,仍不忘自己是桂林人,时刻关注着桂林的建设。作为我们身在桂林的同志来说,更是应该关心桂林的建设. 您在信中谈到了关于桂林的文化建设问题,很是触动了我.以前,我也就这个问题和别人谈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文化热”。这场热潮在全国几个大城市都产生了很大反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制定了文化发展战略.正象您所说的,这场“文化热”的兴起是有其必然性的,它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因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与它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显然,我们过去某些文化观念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是在抗战时期桂林形成"文化城"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所正规的师范学院.在近10年的办学历程中,校园里的新文化、新文学非常活跃,成立和创办了多种文艺社团和刊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作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是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胜利后西南地区新文化、新文学和民主运动最活跃的院校之一.师院的新文学活动有力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轻易抹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到桂林是在1938年底,那时正值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在强敌压境、民族矛盾上升之时,桂系同蒋介石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我们党利用这一矛盾,在桂系中开展了统战工作。1938年11月,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成立了,许多要求抗日的民主党派与文化界的著名人士,云集桂林,桂林顿成西南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的重镇。这时我们五路军学生军集中在桂林学习。学生军是得到“八办”和地下党广西省委支持的一个抗日团体。与“八办”保持密切联系的刘仲容先生,首任学生军团政治副主任。由于有这种特殊的关系,我们在学习期间,每周都聘请莅桂的国内外著名人士来作专题演讲。如我们二团就先后请了八路军总谋参长叶剑英和范长江、夏衍、洪深、陆诒等同志,以及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朝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发展校园文化等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讨论,以探寻一条有助于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桂林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对比,分析了两地相似之处和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上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桂林应立足市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快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23—1925年间台湾最早的新剧演出团体"鼎新社"和"星光演剧研究会"成立,这两个社团的发起者受厦门通俗教育社影响,引进新剧剧本及演出方式,推动了台湾新剧运动的兴起。厦门通俗教育社代表民初厦门的新剧活动,其结合着地方精英领导的社会教育和近代市政建设,使演剧充分介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现代文化的启蒙借助于传统的人情社会得以施行。而当新剧被引进台湾后,因缺乏现代与传统、精英与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最终归于失败。两岸新剧活动的差异为探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桂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其山水甲天下,并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又将其文化发展推向了高峰。当时,成千上万的文人志士和广大群众聚集在一起,开展各项抗战文化活动,演出剧团层出不穷,出版物如雨后春笋,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历史的奋进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后的今天尚有诸多国际、国内的专家、文化工作人员对此竭力地研讨和深掘,桂林文化城研究成为国际学术会议上的热门课题。为了更好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桂林历史文化,将桂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条理化,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桂林图书馆组织部分人力,对桂林文化历史作了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由刘寿保、唐国英等人编纂的《桂林文化城大事记》。  相似文献   

20.
发挥基础音乐教育作用服务桂林文化名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音乐教育与文化名城建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以音乐文化为中介,构成了水乳交融的支杂的网络系统.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包含于音乐文化之中,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约着文化名城建设;另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反作用于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提升音乐文化在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把桂林音乐文化整合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仅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且为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