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文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作为方法论资源和哲学基础多次为民俗学研究带来生机和活力.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出发,结合民俗意向性结构特征,将民俗意识、民俗场域、俗民个体、民俗事象作为民俗四要素进行现象学还原,以本质直观观照民俗四要素,以对民俗四要素进行先验还原为旨归,在此基础上对民俗四要素进行新的现象学界定,这对深入认识民俗的结构特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浩 《东岳论丛》2003,(3):134-136
山东民俗是中国北方汉民族民俗的代表。山东民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东夷民俗时期、以齐鲁为主的列国殊俗时期、山东民俗的认同时期、山东民俗的凝变时期和西俗东渐时期等五个发展的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董睿  巩庆鑫 《东岳论丛》2006,27(4):181-183
用民俗社会学方法进行乡土建筑研究的理论框架,就是从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生活方式、民俗社会文化及民俗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乡土建筑,为乡土建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庙会民俗传承形态是庙会民俗表现形式及其功利性目标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庙会民俗事象及其内涵和功能的变化。仔细辨识、分析庙会民俗事象的变化,发现庙会民俗的传承形态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庙会民俗事象的"消失"、"消长"、"更替"和"泛化"等。对庙会民俗传承形态的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知、理解和把握庙会民俗的传承规律及庙会民俗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上都扈从诗是元代边塞诗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上都扈从诗中的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节日民俗文化进行掘微与阐释,发现元代的上都地区民俗,虽然已开始向汉民族靠拢,但仍保持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所以扈从诗中表现的上都民俗丰富多彩,堪称是元代上都民俗文化的长廊,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土族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着自己浓厚的民俗特色,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土族人民历史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和习俗,土族民间音乐以其重要地位存在于民俗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方面窥探土族的民俗活动及民俗音乐。  相似文献   

8.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着眼于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与非言语系统的民俗符号的两大视野,对民间口头文艺的民俗语言编码特征,神话语言的思维特征,做了民俗符号的阐释.对听觉的、视觉的和其它感觉系统的声响、标志、纹饰、图像、色彩及实物象征等等符号的指符,进行了结构性的解析.初步构筑了当代民俗符号学的底层框架.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物富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俗文物的承载,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展示、研究还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没有民俗文物的参与.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文物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民俗的角度,重拾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意义,同时根据湘西特有的地域条件和时代文化背景,将沈从文笔下的民俗划分为原生态自然民俗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俗两部分,进一步探讨以民俗为内容的经验世界与沈从文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以性善的“道德人”为前提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性恶的“经济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我们认为 :这种“现实的人”生活的最佳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基本原因是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推行股权分散化运动 ,改变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 ,发挥“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利用世界市场 ,转嫁危机与灾难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