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的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侧面 ,政治的现代性是一个无限向前的动态运动过程。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在考察政治的现代性尤其是西方二十世纪政治现代花过程中表现出的民主多元性、世俗主义、理性化和民主参与等特征 ,在此基础上 ,以期对整个人类政治的现代性特征做一个宏观的把握。政治的现代性的本质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审美现代性不是现代性的肯定形式,而是对现代性的超越与否定。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与超越的品格。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是审美现代性的感性与理性形式,两者在批判现代化的消极面、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文章进而考察了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罗骧 《天府新论》2012,(4):31-34
吉登斯通过考察"时空分离"、"脱域机制"、"知识的反思性运用"等三种现代性动力源与信任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出导致现代信任危机的根源。为解决信任危机,他从日常亲密关系中提取出"纯粹关系",由于蕴含开放、平等、对话等基本因素,故能促成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信任",藉此在人际关系、抽象制度、国家、全球秩序、专家体系等诸多层面构建完整的积极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尚在路上”,虽然在现代性的构建和生成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副产品”,但中国若“终结”现代性进程,则弊远大于利。认识和反思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路径,在继承和开发传统中生成“现代性”,扬长避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及现代性的产物现代主义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对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考查,以便廓清对现代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启蒙现代性把追求人类的理性进步与人类的自由解放等同起来,为资本现代性奠定了合理合法化的"元叙事".然而,作为一种价值寄托的启蒙现代性方案在转变为经验现实的现代性过程中,却集中表现为韦伯视之为人类注定的命运的现代性冲突与困境.实际上,这种冲突只不过表明资本的升值与人的生存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要解决这一冲突与困境,只有终结资本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王凤才 《东岳论丛》2022,(1):109-1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征,但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告别现代性",而是介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阿多尔诺对现代性的批判令人深思,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因而,对这种现代性批判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方敏  卫功兵 《兰州学刊》2004,(6):290-291,285
当代中国现代性仍然是“一项尚未完成的规划”,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经过器物、制度层面的尝试,中国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努力从文化层面寻求现代性的动力。这是一次真正的启蒙运动,成为20世纪及以后中国现代性动力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包含张力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分期或精神实质来说 ,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 ,前者是对社会现代化的肯定和呼吁 ,后者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和反思。审美现代性对我们的美学文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象性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意在指出现代性在其本质特征上是一个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逐步展开的连贯的过程,它并不是一种时间断面上的属性和标识。传统现代观念只是将现代性在文艺复兴以来的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没有看出现代性在其本质特征上具有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