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奴隶社会究竟终止于何时,这一问题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学术界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应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古代多民族杂居,社会发展又不平衡,大部份区域至秦汉时代仍然处于奴隶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这一部分民族奴隶制的研究,无疑的属于中国奴隶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出的若干规律性,也将大大丰富中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历史学界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奴隶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經过两个阶段:早期的或家长制的奴隶制,以及发展的或典型的奴隶制。古代东方各国的奴隶制基本上是早期的、家长制的奴隶制,它后来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铁器普遍使用以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总是不充分的;与古代东方各国不同,古典世界(希腊,罗馬)的奴隶制虽然在其历史初期也經过早期的、家长制的阶段,但一般地说,它很快就发展为典型奴隶制,在这里,奴隶制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制奴隶制和典型奴隶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生活资料的生产为目的,而后者主要以价值生产,商品生产为目的”。有人甚至认为,这种说法已“为史学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评述历史人物,总是以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进行的。他的评价秦始皇,也不例外。 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的时代,那么,要探讨郭沫若对秦始皇的评价,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他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观点。 关于奴隶制的下限,郭沫若前后有过三种不同的说法,最早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在西周与东周之交,继后改定在秦汉之际。一九五二年年初,他在《奴隶制时代》那篇文章中,断然把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与战国之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独龙、拉祜、佤、傈僳、珞巴等族和僜人中曾存在过的家长奴隶制形态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这种形态的特点及其阶梯形发展作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家长奴隶制初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家长奴隶制的产生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妇女结婚后在家内处于奴隶的地位;(2)第二种被奴役的是氏族孤儿。晚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高利贷的产生,使家长奴隶制形态进一步向债务奴隶和买卖奴隶方向发展。由此再向前发展,傈僳族和珞巴族的材料反映出家长奴隶制中、晚期的特征。这两个民族的家长奴隶制形态成为我国南方民族家长奴隶制发展的高峰,给了人们解释凉山彝族奴隶制的钥匙。凉山的早期,可以从珞巴、傈僳的两种形态看出它的来龙;而从凉山的奴隶制,又可以看到这两种形态的去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是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就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而言,其对于文学的分期大约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按社会形态分,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就分为奴隶制时代的文学、地方分权的封建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衰弱时代的文学等阶段。另一种是根据朝代划分,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分作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等阶段。还有一种是按历史时期分,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就分为古代、中世、近代等阶段。这三种分期法中,第二种最为通行,因为它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重视时间顺序的思维方法,因此现在各大专院校文科开设文学史课,都是按朝代分期讲授。但这三种分期,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第一,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其《资本主义以前诸形态》一文中,把资本主义以前所有制划分为三种形式:即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所有制形式讨沦颇多,意见各异。但对于古代所有制形式则争议很少,似乎谁也知道这是指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形式。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马克思所指的古代所有制形式根本不是一般认为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所有制形式,它有其自身存在的前提,特点和局限性。与奴隶所有制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南朝奴隶考     
解放后的历史著作,往往谈到奴隶制残余问题,好象一经判定为残余,就无足轻重了,其实这是一种回避矛盾的办法;并不解决问题。我们知道,由于我国古史分期主张的不同,是不是残余很难判断。西周封建论者以周代奴隶现象为残余,战国封建论者以秦汉奴隶现象为残余。这两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这么大的分歧,难道不需要认真对待么?另外,所谓残余问题,不仅古代有,以后也有。如果不加分析,势必造成一系列的混乱。现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读了杨向奎先生的“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篇短文,觉得他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必须把这几个问题徹底解决,才能使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个人有些補充的意见,叙述如下: (1)“古代东方史”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结合的历史,我完全同意这一结论。但是在这些古代东方各国中,一样也有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当奴隶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奴隶社会;当对建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封建社会。要在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中,划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确是很困难的,只有两河流域的历史,由於有比较完整、比较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史料,——如一系列的法典和契约、表报、信函等文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用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和“亚细亚古代、古典古代”几种不同的概念来表述。这几种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是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奴隶制社会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东方类型,一种是古代希腊罗马类型。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杨向奎先生的“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和童书业先生的“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补充”後,作为一个历史的爱好者,我也愿意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杨童二先生的文章谈到了不少的问题,但归根到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周可能是早熟的封建社会。为了说明这点,杨童二先生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证明,不论在古代东方,或者在古代西方,封建关系都已有了萌芽。请看一看吧:“古代东方史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结合的历史,当奴隶制关系占主道地位的时候,就是奴隶社会;当封建制关系占主  相似文献   

11.
东斯拉夫人和古代日尔曼人一样,在自己的发展中跳越了奴隶制,而由原始公社制度轉到封建主义。这自然就会发生问题:东斯拉夫人的历史发展的这种特点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在日尔曼人方面,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由于他研究了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瓦解和西欧封建社会发生的历史,对于它的特殊发展的问题給予了科学的解决。某些东方史的学者,企图解决也适应于东斯拉夫人的这个同样的问题时,依据恩格斯关于古代日尔曼人在西欧封建主义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的原理,并得出結論:古代斯拉夫人在东罗馬帝国的命运中也起着同样的历史作用。而又从这一正确的原理作出結論:奴隶制生产方式在东斯拉夫人那里沒有发展起来,只是因为在与瓦解的奴隶社会冲突后,它們便开始按照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奴隶 ,如希腊罗马的“古典奴隶” ,斯巴达的希洛人 ,新巴比伦的“曼达图”以及中国凉山彝族奴隶 ,他们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古代劳动奴隶制” ,“东方家庭奴隶制”是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3.
吴于瑾先生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历史”的总论,提出了目前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新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应分三个形态,即原始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木主义制)、高级无阶级社会(社会主义制、共产主义制).传统的“五阶段论”以阶级斗争为主导,把“亚细亚社会”称为原始公社制,把古代社会称为奴隶制.“三形态论”从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出发,认为“亚细亚社会”不专指原始社会,而是指在东方存在的自然经济社会.亚细亚生产方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五、六十年代,田昌五先生就陆续提出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族奴隶制,是和劳动奴隶制并行的另一种类型的发达奴隶制,后集为《古代社会形态研究》一书。八十年代初,先生又撰就《古代社会断代新论》一书,在讨论古史分期问题的同时,系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族奴隶制社会的观点,形成了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切合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不承认中国奴隶制有自己的特征,他们把中国奴隶制的形成、发展以及解体过程描述得与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十分相似,甚至在时间上也大体相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作为奴隶制度,中国的奴隶制与西方古代奴隶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形式上,两者却完全不同。中国的奴隶制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它具有与西方希腊罗马奴隶制完全不同的特征。下面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秦汉律中,关于谋杀定罪量刑的记载多附属于贼杀、盗杀等罪名,根据目前所见文献,秦汉律中的谋杀均为共同犯罪,具体犯罪行为包括未杀与已杀两个阶段.唐律中,谋杀是独立且内部结构非常庞杂的罪名,既可以是共同犯罪又可以是单独犯罪,但由共同犯罪构成的谋杀是唐律中谋杀的典型形态,唐律中的谋杀包括谋而未行、谋而已伤、谋而已杀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的谋杀是贼杀、盗杀等法律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派生的产物,秦、汉时期是谋杀这一概念产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现有材料,唐律中的谋杀在含义、定罪量刑、犯罪形态、行为阶段等方面较之秦汉律有进一步的发展,但从中仍能明显地看到沿袭秦汉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正> 奴隶制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探讨奴隶制的萌芽形态,是研究奴隶制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只有一点,即在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后期,从将战俘收为养子(包括收为养女和妻子)中产生出了奴隶制的萌芽形态,并就奴隶制萌芽原因和与之并存的社会条件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就开始形成了最初的国家模式,而每一种社会形态在其发展中都建构起各具特色的国家模式,如埃及的大一统的奴隶制国家模式,西亚的苏美尔城市国家模式,希腊的城邦奴隶制国家模式;封建社会形态中之中国的秦汉帝国模式,西欧之封建领主制国家模式;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之英国君主立宪模式,法兰西共和模式等。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模式,虽然这个模式,由于当时国内外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的扼杀,仅存在了70余天,未能得以发展,但是它却为建构无产阶级国家,进行了尝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实践创生性是马克思自由生存观的本质。自由是人通过实践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人与客观世界互为对象化的运动中得以实现的 ,而对象化活动两个过程的分离产生了异化。自由的实现是全面扬弃异化的历史过程 ,它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一)罗马奴隶制的形成1.奴隶制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罗马社会,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奴隶制的产生与发展,有它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为极端黑暗笼罩了全部传说的上古罗马历史”,有许多问题,还不能解决。公元前三八七年,罗马国势尚未强大,罗马城曾一度被盘据在波河流域的高卢野蛮人侵占,许多原始文献燬于兵火,因此关于古代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和阶级分化为贵族和平民的过程,都不可能作明确的叙述。但我们确实知道,在罗马共和时代(公元前五○九年至三○年)初期,初级的奴隶制关系已发展起来,债务奴隶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