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紧凑城市空间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紧凑城市测度的三类方法:空间形态特征测度法、多指标计量统计测度法和指标体系测度法,并选取城市空间紧凑度、公共交通可达性、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可接受度作为评价因子,以指标体系测度法为基础,从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内部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效率三个层面上探讨了紧凑城市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蒋丽 《城市观察》2014,(2):140-149
本文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七类生活性服务行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活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CBD,呈圈层蔓延至近郊,并在远郊城市副中心集聚,已经形成"一主五次"的生活性服务业空间结构,与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和规划具有相似性;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口、政府所在地和商业发展水平三因素;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不强。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校园进行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进而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了规划设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人性化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现有对校园空间认知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空间认知规律的研究,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较为细致的定量化描述,也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和校园空间认知的关联分析,因此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参考意义有限。因此,本文选择路网形态这一有代表性的空间变量,通过文献阅读、路网形态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和认知地图外部化的方法对校园路网形态影响空间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校园路网整体整合度较高,且有较为主要的交通轴线时,被试倾向于采用路径性要素如主干道等作为空间认知的锚点来进一步认识周边的环境。而密度较低,整合度较低的路网则会导致被试对地点的认知度与认知的准确度也会有相应的下降。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提高路网整合度和主要轴线整合度来提升校园内地点的认知度和认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化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掌握不透水面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信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研究区,选取1988年、1994年、2005年和2015年四期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不透水面指数法提取研究区的不透水面信息,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究东莞市近30年不透水面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ENDISI指数法可以有效消除山体阴影噪音信息引起的不透水面信息误判,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能较好地反映城市扩张趋势,可为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东莞市近30年来不透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极其显著,面积增长近25.4倍,呈"主-副多中心、轴线延伸式"快速发展,不透水面优势度大幅提升,其连通性和聚集度在1994年之后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高级区域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制度因素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变迁,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早期主要受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空间一体化的趋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沙、 株洲和湘潭三市产业联动发展,受多元化的制度因素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功能一体化.近年来,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减弱,诱致性制度变迁作用加强,制度因素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