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乙氧基次甲基二苯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氧基次甲基二苯醚是制备新型的高分子增强材料聚二苯醚衍生物的单体。本文用二苯醚、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在驻酸催化下制得乙氧基次甲二苯醚,结果表明,二苯醚:乙醇:硫酸摩尔比为1:2.2:2.8:2.2,85℃下反应6小时,乙氧基次甲二苯醚的得率(以原料二苯醚计算)可达131%。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我们在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系列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2-噻唑啉(硫)酮的氮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二个新化合物N-羟甲基-2-噻唑啉酮和N-羟甲基-2-噻唑硫酮。产物元素分析,IR数据,HNMR数据和MS数据与目标分子结构相符。同时还讨论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我们在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系列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2-噻唑啉(硫)酮的氮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二个新化合物N-羟甲基-2-噻唑啉酮和N-羟甲基-2-噻唑硫酮。产物元素分析,IR数据,H′NMR数据和MS数据与目标分子结构相符。同时还讨论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甲基—β—萘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苄基三甲基碘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由β-萘九硫酸二甲酯在室温下进行液-液两相反应,合成了甲基-β-萘醚。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5小时,产率为95.12%,产物的熔点和光谱数据与献植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三个2-噻唑酮的化合物的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个新的化合物(N-羟甲基-2-噻唑啉酮和N-羟甲基-2-噻唑硫酮)具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8,(2):93-97
以自制固体酸Ti(SO_4)_2/SiO_2为催化剂,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采用单因子法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分子结构.获得优化合成工艺的条件为: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的物质的量比4.5∶1、催化剂用量2.5%(相对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带水剂甲苯的用量15 mL(相对于0.05mol三羟甲基丙烷)、回流温度140℃、反应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88.4%.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确为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有机膨润土的制备及其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苄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多孔无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多孔有机膨润土,用X光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DTA-TG)等手段,对多孔有机膨润土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膨润土层间距由0.960 8nm扩大至1.491 4nm,表明苄基三甲基溴化铵已有效进入多孔无机膨润土层间.用该有机膨润土对0.03%的藏青色颜料进行脱色研究,表现出良好的脱色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应用分光光度法在8.4-27℃温度范围内测定甲基红的酸离解常数。结果表明酸离解常数(pKc)随温度(t)提高而略为减小。  相似文献   

9.
耿师科 《阴山学刊》2006,20(4):32-33
在普通有机制备中进行偶合反应时,条件比较苛刻,制备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介绍通过作者多次的实验探究,对制备示例中的(甲基橙的制备)条件进行改进,取得令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发现铜(Ⅱ)对溴酸钾在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介质中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找到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35ug.L,检测限为0.078ug/L.用于测定几种实物样品中的痕量铜,得到满意的结果,方法的回收率在96.6%~10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52%-3.08%.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沧 《河北学刊》2005,25(3):51-57
实用主义具有积极、创新和求实的性质,本质上是实践主义、多元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它并非主张“有用即真理,强权即公道”,而是强调实践、经验、效果三位一体;它重行动反空谈,重效用反虚夸,主张不断探索和实验,反对普遍真理和绝对真理;它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以挫败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将玄学拉回现实,创立实践哲学,贴近人类生活,完善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建立创造性方法论和审美主义人生观。新实用主义则立足协同性、相对性、后现代主义和文化自由论,给狭隘理性以重击。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社会,礼源于祭祀,天命秩序构成礼制秩序合法性的终极根源。春秋以降,天命陨落,周礼出现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孔子以“仁”释“礼”,开启了从人道的角度为礼寻求内在合法性基础的先河。孟子则进一步将礼安顿在内在心性之中,将“心”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孔孟的理论取向注定他们更多地强调礼的自觉性而忽视礼的权威性。荀子则通过“群——分——礼”的逻辑推演,为礼构建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和经验层面的合法性基础,使礼更具现实性和强制性,但同时也暗藏了忽视人的主体精神、过度强调道德他律的片面性,最终使其思想沦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达米特与哈贝马斯分别是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各自表现出了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研究形而上学的具体内容及意义理论的策略和目的方面的不同.虽然存在分歧,但两者在哲学思想上更多展现出了坚持语言学转向和反对语义抽象化、坚守语言哲学策略解决形而上及坚持语言意义可理解性、可交流性三个方面的相通之处.正是两者存在的共性与相通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融合与对话的可能.语言的语用学和社会生活实践可作为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融合与对话的两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对“朴”的诉求看梭罗与陶渊明的“隐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兰州学刊》2007,(12):134-136,92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与陶渊明分别为美、中两国文学史中以"隐逸"著称的创作者和思想家,他们都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来进行个人对于人生和时事的人文关怀.文章试从两者对"朴"的诉求的一致性分析入手,结合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比较论述他们"隐逸"情怀的异同,探寻中美异质文化思想会通中所具有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戏曲与话剧在中国遇合后,面对20世纪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得古老戏曲与时代同步、外来话剧同中国合拍,二者在碰撞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开始了自我更新的艰难历程,大致经历了"杂合"、"融合"和"整合"三个阶段,基本呈现出戏曲现代化、话剧民族化的历史进程."杂合"是中国戏剧历史的教训,"融合"是历史的经验,"整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戏剧将会在融汇整合中走出困境,走向新的更大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意义上,莎士比亚和曹雪芹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两位文学巨匠各自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红楼梦》均被视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灿烂夺目的瑰宝,而他们在这两部不朽之作中所分别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和贾宝玉也因其独特的性格魅力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中两个个性解放的先驱形象。他们的反叛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乃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只有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围绕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发展等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究,阐释了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内涵以及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了目前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多元化路径及相关的模式特点,最后针对如何加强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强化执政意识 ,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思想观念上的前提。理顺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难点 ,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点。执政兴国 ,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最终落脚点。发展党内民主 ,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郑立新 《云梦学刊》2005,26(2):67-70
经济学和伦理学由于在道德与利益关系上的取向不同和思考问题的径路相异,造成它们的对立和隔阂。这种隔阂造成它们严重的贫困化问题。经过经济学和伦理学对各自狭隘的思想径路的深刻检讨和反思,当前,两个学科已经走向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发展既体现了这种融合的趋势,又得益于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彭立群 《齐鲁学刊》2008,3(1):70-74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状态的能在性和共在性。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是致力于生产与生态、本性与理性、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平衡。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限度即避免形式化和僵化问题,把具体的历史条件、艺术创作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特殊性收入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