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技术变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虹  王红霞 《统计研究》2008,25(4):40-44
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到第二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增长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本文使用DEA- Malmquist 指数法,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中20个行业1997—2005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把制造业分为非耐用消费品、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及耐用消费品三个部门,比较部门间技术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TFP平均增长率为3.76%,其中技术进步是 TFP 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三个部门中,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资本品及耐用消费品工业整体表现最好,低水平的规模效率抑制了中间投入品工业部门技术效率的提高,从而阻碍了该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29个省份(海南、西藏除外)制造业TFP技术进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制造业TFP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带来的马歇尔和雅各布斯外部性是引起制造业技术前沿推进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西部制造业TFP技术进步的影响明显,而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以及科学技术服务业集聚产生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对东部制造业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一、认清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省装备制造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的三个参数:第一,我省装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利润/资产总额×100%)为0.1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5.91%;第二,我省装备制造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税金总额/财政收入×100%)为5.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9%;第三,我省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率(出口交货值/产值)为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3.69%。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大;二是综合配套能力弱;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为了捕捉机遇和提高竞争力,我省装备制造业亟待振兴。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的制造业就业数据,引用Baker等人公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通过建立贝叶斯正态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在国家强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谨慎对待国际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评估,及时公布相关数据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6.
王睿 《统计与决策》2016,(17):131-133
构建环境外包污染指数基础上,文章对我国16个产业部门2005-2014年的环境外包污染指数进行测度,并对我国环境外包与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认为,国际外包背景下,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环境污染指数的降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技术进步是提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时刻,着力发挥制造业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顶梁柱”“扛大旗”作用,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制造业蓬勃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四川制造业增加值13308.4亿元,比2020年增加2561.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3.5%,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4%,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从先行指标看,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保持在景气区间,延续扩张走势,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数字快报     
全国:2012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51.0% 数据显示,2012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50%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以上。这表明“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加快生产,采购活动趋于活跃,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从时期、产业和地区三个角度对服务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TFP变动的因素.研究发现:服务型制造业的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呈绝对β收敛趋势,但技术进步指数具有绝对β发散性;细分产业间的绝对β收敛性明显;服务型制造业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性,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绝对β收敛速度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条件趋同研究表明,行业规模、盈利状况、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等是形成服务型制造业TFP行业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影响力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数字快报     
《四川统计》2012,(4):8-9
全国:2012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51.0% 数据显示,2012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50%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以上。这表明“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加快生产,采购活动趋于活跃,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研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及其核心优势,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四项显示性指标,综合考察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18,(5):8-9
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快于规上工业5.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8%,消费品制造业增长7.7%,分别快于规上工业2和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产业和虚拟经济的盛行,先前基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消费观念受到很大冲击,通过建立VAR和ECM误差修正模型,对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长期均衡和短波波动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模型结论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对危机的影响进行评估对建立科学的危机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X-13A-S模型将我国制造业PMI进行分解,研究各成分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情况,分析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构建本底趋势线进行损失评估,最后划分金融危机的生命周期。结论表明:①X-13A-S模型对指数调整效果较好,长期波动趋势分为三个时期;季节成分波动表现为“三波峰、三波谷”;异常值与危机事件相对应。②全面爆发前期PMI指数损失5.11%,平均损失1.28%,爆发后期指数损失49.31%,平均损失4.11%,本轮危机共损失54.42个百分点。③2008年1月至4月为生成期,2008年5月至12月为全面爆发期,2009年1月至5月为衰退期,2009年6月至8月为消亡期,整个危机持续16个月。④全面爆发时期以8月份为分界点,表现出“前期趋势-循环成分,后期不规则变动”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快报     
全国PMI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2020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虽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继续稳步恢复。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根据集聚分布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了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并对我国28制造业1994年的860个样本和2004年800个样本进行测量和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强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同时具有集聚和扩散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1—2018年西部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GIS、DEA-Malmquist等分析方法,从产出、分布和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西部制造业的发展动态,进而筛选总量、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指标,测算西部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以评价西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讨新时期西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制造业总量增长、结构趋良、生产质量趋好,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西部大部分省份的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但省际发展均衡度较低,成渝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但存在投资和劳动力冗余等问题;西部各个省份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西部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为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业挑大梁”决策部署,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展了2021年度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梳理制造业质量发展、质量竞争基本状况,有助于推动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在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但对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效应比内陆区域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