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斌 《经营管理者》2012,(7X):322-322
经济的全球化引发法律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法律的全球化是建构全球性文明秩序的一种内在要求。在法律全球化过程中,不同的法律制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在减少,共同点在增加。全球范围内法律规范正在趋同化和一体化。但是法律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都生活在同一的法律模式之下,法律的技术化趋势也不可能消灭法律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此,法律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同时,法律全球化也不能取代法律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度的不断加深。全球化将成为中国在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中国在这场世纪风暴中的选择,将决定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进行相关论述,使其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化,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人们对政治、对国家、对政府、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化,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人们对政治、对国家、对政府、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的存在与发展也必然深受其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出现和不断演进、发展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融入国际社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无可回避的,因而国际竞争的平台--国际经贸规则本身就更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既受影响也必然对之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的存在与发展也必然深受其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出现和不断演进、发展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融入国际社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无可回避的,因而国际竞争的平台——国际经贸规则本身就更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既受影响也必然对之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的存在与发展也必然深受其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出现和不断演进、发展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融入国际社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无可回避的,因而国际竞争的平台--国际经贸规则本身就更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既受影响也必然对之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国际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加强,涉及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历史已经进入崭新的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猛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重要一员,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主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受到限制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全球化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之一,其所带来的利弊讨论从来没有停止。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对维护世界和平确有一定贡献。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近年来随着反全球化观念的兴起和发展,反全球化运动呈现规模变大、涉及范围变广的趋势。纵然我们无法消除反全球化观念的存在,它也不会阻止全球化在全世界的进程,但它却时刻要求我们注意减轻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弊端,提醒我们重新认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国的文化外贸瓶颈 在经济全球化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2004年以1.5亿美元文化贸易总额成为世界三强之一。文化贸易形式也出现新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特别是文化内容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能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贸易变得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也变成了一种趋势,全球化经济也是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质最好的办法。对经济全球化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一是从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意义上来讲,经济全球化很好的表明了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间流动加快的原因。其二是从当代经济关系的特征上来讲,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还是以美国等资本主义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本文现实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阐述,然后比较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之间的利弊,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细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相互依存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只有树立跨国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变挑战为机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中国应该做出怎样的战略选择来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是到目前为止最伟大而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趋势,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给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金融行业、国家政治以及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的关系无不受到它的深远影响。它在给人类发展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问题。文中简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给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新的形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杰 《领导广角》2000,(11):23-24
世界各国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带给世界各国的决不仅仅是经济生活革命性的改造,它还不可避免地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战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把文化主权的维护放到战略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正在迈八全新的发展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思想文化交锋将日益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崛起于世界之林的中国,不只需要经济发展硬实力,还必须有文化这一软实力进行补充与保证没有文化底蕴做基础,飞速发展的经济恰似无本之木经济的腾飞,正在呼唤新时代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7.
程思瑶 《经营管理者》2013,(13):210-2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现象逐渐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尤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当今的时代潮流。这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要冷静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从而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分析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所指之处,有利也有弊,同样,它给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的,既是新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三大支柱是在经济全球化下产生的,同时使全球范围内的法制有所变革,这也构成了国际经贸法制体系构建的基础。WTO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背景下,变革并创新了国际经济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法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WTO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适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入世,就是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综合地流动与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开放与相互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相互影响和制约.融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面对国际大企业的竞争,必须在调整结构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