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记者手记:“慢生活”是现代焦虑的都市入向往的生活方式,必将成为人们旅游的一种新选择。 2010年10月23日,在张家界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招商会上,新晃侗族自治县与湖南玖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玖联公司将在新晃总投资50亿元建设夜郎古国。  相似文献   

2.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3.
正千万年的武陵雪峰,千万年的悠悠氵舞水,孕育了神秘的夜郎文明。地处黔头楚尾的夜郎故地——湖南新晃,是一窖散发着千古幽香的美酒,是一曲生态和谐优美动听的旷世歌谣,是一本蕴古藏今翔实厚重的人文地理。且不说楚将庄蹻讨伐夜郎的嗒嗒马蹄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古老驿站,仅仅就是散落在青山碧水之间天人合一的侗寨就会让你回味无穷。只要进入新晃侗乡,你会惊奇地发现,美丽的侗寨比比皆是。冲首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侗族村落。  相似文献   

4.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5.
吴晓峰 《民族论坛》2006,(10):62-62
近年来,新晃县依托独特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生态旅游立县、文化产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休闲娱乐业等为补充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一、实施科学定位,确立发展战略享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誉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县——打造夜郎文化”战略,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摆到了突出位置,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正新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被誉为"湘西明珠"。尤其夜郎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绚丽多彩,被费孝通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李白、王昌龄等历代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这里山美。云贵高原余脉莽莽,群峦叠嶂,崇山峻岭在这里起伏不断,气势磅礴而各有雄姿,尤其是夜郎大峡谷鬼斧神刀的雄奇山峰,更加让人震撼。这里水也美。夜郎河谷的水清澈透明,全长24.8公里,由西向东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汇入绕流新晃县城的  相似文献   

7.
<正>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最西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形象地称之为"湘尾黔首"、"夜郎故地"。新晃黄牛是我国第一批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的湘西黄牛之一,该县又是湖南省第一个以黄牛为主题举办文化节的县。最近,新晃县委书记梁永泉同志就新晃黄牛产业和黄牛品  相似文献   

8.
仡佬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至迟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南地区夜郎一带,已经有仡佬族的先民——僚人活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控制了夜郎等地;接着,汉朝中央政权在夜郎及其附近地区设  相似文献   

9.
世居在黑龙江省的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赫哲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而又罕见的渔猎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使赫哲族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其传统文化却受到强烈的冲击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目前,赫哲族文化传承途径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传承两类.静态传承中的记录态、展览态和商品态传承往往是把文化当作“对象”加以保存和保管,远离了生活;动态传承中的表演态、节日态、旅游态、教育态根植于生活实践,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着传统文化.因此,赫哲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应以动态传承为主.在动态传承途径中,学校教育以其全员性、目的性、系统性、正规性等优势而成为最根本的文化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渔猎文化的内涵入手,把中国东北地区的渔猎文化分为五种类型:大河捕鱼型、森林骑马狩猎型、森林徒步狩猎型Ⅰ(以雅库特鄂温克人为主体)、草原狩猎型和森林徒步狩猎型Ⅱ(以汉、满、朝鲜等民族为主体)。本文着重分析了“北方渔猎文化带”,这条文化带从大兴安岭中段开始,沿大兴安岭和嫩江,从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大兴安岭西北坡和东北段,然后折向东南,沿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最后,到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东北渔猎文化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1,(8):6-6
8月2日,新晃侗学研究会第一个分会——新晃侗学研究会中寨镇分会正式挂牌。 中寨镇是新晃侗族人民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人们讲侗语、唱侗歌,至今还存有“行歌坐夜”古风,但许多侗乡人民还没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此次侗学研究会分会的成立为挖掘侗族文化,培养下一代讲侗语、唱侗歌、学侗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赫哲文化是我国东北赫哲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世代创造的一种传统文化;萨满教文化则是流传于世界许多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二者之间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又有不同的特点和本质上的差别。 黄任远同志在(《伊玛堪与萨满教文化》一文中提出:“赫哲族原始的萨满教影响到赫哲人渔猎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赫哲人的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由此而产生了赫哲族渔猎文化,即萨满教文化”。的结论。这种独特的观点、新颖的结论实在令人难以苛同,特写拙文,同黄任远同志商榷。本人初涉赫哲族文化研究的领域,如有不当之处,恳请黄任远同志赐教。  相似文献   

13.
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郭淑云鸟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以渔猎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满族先世向以渔猎为生,“精骑射,兽捕捉,”①,“俭朴相尚,佃猎擅长。”②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与生息于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的禽鸟百兽朝夕...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赫哲族渔猎造物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的渔猎造物作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其多样的存活态势与表现方式主要源自特定的文化背景;赫哲族造物诠释了渔猎民族的民俗样式与审美特质,无论是适用保暖的居住形式,还是粗犷质朴的鱼皮服饰,以及拙中藏巧的其他渔猎工具,都与渔猎生产、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是人类造物之"用"和"美"的有机融合;赫哲族造物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有效记录形式,其过程也凝结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夜郎古国,是个怎样的国度?夜郎文化,是种怎样的文化?让我们走进傩文化村,去感受那一种粗犷、原始、绮丽、神秘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伊玛堪以东北地区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三江流域为地理环境基础,以渔猎为物质文化基础,以萨满教为精神文化基础,以相邻民族文化涵化为多元文化基础而产生并代代相传;作为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文学样式,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吉海 《民族论坛》2014,(12):58-59
湘西苗族椎牛祭亦称“跳鼓脏”,苗语叫“拢尼”,即“吃牛”之意,是湘西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习俗。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资料证实,它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并迅速地在本民族中传扬开来。  相似文献   

18.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集民族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在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逐渐成为濒危文化遗产之际,"乌日贡"大会无疑承载着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夜郎这个远古的地域文化名称,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神奇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地对夜郎文化的争夺愈演愈烈,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进入人们视野.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旨在更好地推动文化资源的健康、和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