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主导产业的形成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分析——不平衡增长与主导产业的确立主导产业确立的政策基础,是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根据北京大学刘伟先生在《中国产业经济分析》中的有关论述,产业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直接涉及的是结构均衡问题;二是各产业间的联系方...  相似文献   

2.
2000年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否正确选择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将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将是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电子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群,这些产业不仅符合选择标准,而且组成了一个技术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适合我国产业技术状况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立论基础产业扶植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方面。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确立扶植的对象。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源于市场失败。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过程是各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正是产业扶植对象确定的立论基础,即:(1)产业非均衡协调发展;(2)市场失败。首先,我们在一个封闭型的国内模型中确立产业扶植对象。由于产业的非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主导产业部门、辅助产业部门和派生产业部门的非匀速增长,其中,主导产业部门处于龙头牵引和统率地位。无疑,主导产业部门的率先增长具有关键意义。成熟的主导部门无论从供给…  相似文献   

4.
孙振华 《兰州学刊》2014,(2):130-135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衡量标准,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高效益、优势强的主导产业能推动产业群向高效率方向迈进,所以,现阶段科学的选择辽宁省主导产业对于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特定意义。文章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发展指数,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42×42部门的投入产出分析得知,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可以初步确定为辽宁省的主导产业;电力、电热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潜在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五大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培育对象。并根据该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大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对策如下:一要围绕市场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具体措施是,扶持特色企业,避免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趋同化;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系统,正确引导和组织市场供给。二要注重宏观调控,在动态中保持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具体措施是,对粮食生产实行适度保护政策;转变增产方式,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区主导产业理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地区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其中,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支配地位,构成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本质是正确选择地区的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协调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提高区内与区外经济的互补性和产业关联度。区域中围绕主导产业而派生的一些产业部门,一般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7.
准确、符合区域特色的基准选择是选择主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我们探讨了江西“十二五”重点产业的选择思路,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最终筛选了有色、生物及医药等产业作为江西“十二五”重点产业考虑,并对政府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重点产业的双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点产业选择的传统思路及其矫正传统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将主导产业等价于重点产业;换言之,重点产业即是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先导作用的先进的带头产业,它们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特征,属于高加工度的“下游”部门。因此,主导产业论的深层涵义是使高加工度产业重点化。这一政策的理论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配弟——克拉克定理”。“配弟——克拉克定理”试图反映产业结构的下列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产业分布依次由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转移;在发达的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应当承认,这一理论客观地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结构变动的总体态势。“配弟——克拉克定理”经库兹涅茨的研究又进一步具体化。库兹涅茨认为,从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来看,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服务部门(第三产业)劳动力比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型理论与青海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转型与高级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曲。本文试图对有关产业经济理论进行归纳性研究,旨在运用产业理论分析青海产业结构的现存矛盾,探索其调整与优化的有效途径。一、产业转型的理论分析产业转型是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它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这里仅从产业结构的设定与演进规律、战略产业的选择基准、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一)产业结构的设定与演进规律产业结构的设定与一国或一地区客观存在的经济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共同认为,产业结构设定的合理与…  相似文献   

10.
一、主导产业选择模式比较 纵观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史,主导产业选择有被动和主动选择两种模式。前者以美国为代表,后者以日本为代表,之所以有这两种选择模式,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调节方式及资源约束状况。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热潮中的产业选择要注意许多约束条件和依据.西部多数劳动力的不可再教育性是制约西部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西部开发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应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适应性;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是产业间的消费联系和人造增长极培育的多样性.而西部休闲养老业的培育对于突破产业选择误区和促进现实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指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指出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内向型经济发展、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重化工业结构高度化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韩国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重要启迪,一是应当立足全球,实现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二是必须从国情出发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和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4.
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是一种创新发展思路 ,它以信息化为基础和前提。实现跨越式升级的机制是信息化 ,企业、市场、政府构成机制运行的主体。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 ,应选择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 ,它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而对整体产业的跨越式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过程中应着重加快实现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建立健全成熟与完善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是一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连接的桥梁。新兴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显示:发展中国家必须花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有效地利用外贸的传导及推动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起不同一般国内产业的发达的主导产业,将先进的国际生产力转变成本国的技术能力和出口能力,取得较大的后发利益。在推进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根本改造。这给我们一个启迪: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应该注重发展对外贸易。以外贸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级化又是我国对外贸易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也称信息经济社会)转变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和核心产业,其发展程度将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我国工业化任务虽尚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还刚刚起步,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形势,必须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缩短工业化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跟上世界的前进步伐。为此,党中央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力求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主导产业的目标选择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在它的带动下,整个经济才能发展;同时主导产业也是形成合理和有效的产业结构的契机,产业结构必须以它为核心。但是,主导产业的这些积极效应都必须是在主导产业是正确的、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挥;反之,如果主导产业选择不当、发生了歧误,那么由它所带来的效果就不是正的,而是负的。根据对实际资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九五”至2010年经济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对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和对新兴主导产业的扶持,而且还需要现代科技为主导产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和推动力。到本世纪末,由于市场需求升级,竞争日趋加剧,资金、技术相对密集的新兴主导产业将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因此,全面研究科技需求与应用对中国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际竞争对主导产业科技需求影响的分析,以及相关产业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产业科技发展水平作出总体比较和评估,并在对制约产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作出基本分析后,提出实现产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对外开放中的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风险是指一国产业受到国外冲击所造成的损失。有效控制产业风险 ,对于确保一国产业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影响产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一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资政策的选择 ,以及外资独立的寻利动机等。当前我国现实的产业风险不容忽视。应采取的对策是 :增强产业安全意识 ,完善对外资产业引导政策、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加快国企重组与改革等。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重中之重 ,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产业的选择。就西部地区而言 ,应着重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要大力发展西部各省区的主导产业 ;二是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和特色产业 ,并以此为先导 ,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