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价值深藏在社会生活之中 ;尽管有时它被个人主义的表现欲和工具化的社会歌颂的形象所遮蔽 ,但它仍然是道德之源。绝对价值是通过人的象征意义来展示精神世界和人生价值的 ,也通过象征性给社会树立一个标识、典范和公众形象 ;象征是人类精神价值的显现和形象化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道德接续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德问题:在千变万化的各种人类道德中,有无普世、绝对、永恒的道德价值?在伴随现代化而来的道德转型中,是否存在传统和现代相接续的德性之链?梁启超试图通过私德与公德、本原与条理、道德与伦理的分辨,区分道德的价值与规范、德性与戒律、共相与殊相,以寻求古典道德的普世价值,进而揭示道德演化之变革与认同、断裂与连续、革新与继承相交织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灵魂,一直都在做着一个相同的梦,即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谓精神家园,也即人类自我创造的理想境界。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孜孜不倦地关注自己的命运,探索自己心灵世界的奥秘,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复杂关系的解答,以便建立一个美好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价值哲学的兴起,表明了哲学家们对普遍价值的向往与寻求.如今,抽象的、绝对的普遍价值已经遭到质疑,历史地生成的普遍价值是实现着差异性包容和协调的价值观念与规则.这种具体而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规则既是社会生活秩序的要求,又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在维度.在当代,我们固然应当重视价值观的民族文化特性,但这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我们用差异互补的眼光和公共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并推展对于人类普遍有效的价值.当代全球性秩序建立的需要,呼唤并确立着某种价值在当今世界的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杨桂森 《中州学刊》2005,(2):142-144
价值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人性的一种张力,而现代哲学对价值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消解,是对价值的一种破坏.绝对价值具有客观始源性,其客观实在构成主体的精神存在的根据,从而绝对价值获得拯救的意义.价值的相对性与人性的开显相关,由此获得人类解放的意义;绝对价值的道德主义的非人道化与相对价值的非道德主义的人性化共栖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实践辩证观的独特视角重新阐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对实践理论的认识上,他注重“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二者间的辩证运动;在对实践主体行为的定义上,他把寻求世界本源的活动变成了为人类服务的活动;在对实践方式的把握上,他将实践具体模式定义为人类劳动.着眼人类实践、寻求辩证发展最终成为马克思思想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是对为人显现的世界或人所意向性构造的世界最高真理的寻求.真理尤其是客观真理的信念是全部哲学根源性的动力,放逐了真理,也就消解了哲学.哲学真理是人类自己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是人类自己营造的自由和解放的理想.至少自启蒙运动以来,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表达人类自己理想的超验本体还归于人本身,上帝人本化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课题,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思辨的形式中基本完成了这一课题.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教养及生存状态,显然无法容纳作为人类理想的大写的人的高尚和完美.  相似文献   

9.
按照他者伦理,以往人们都受到自我学的支配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进行肆意的征服与改造,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实际上,自然是绝对的他者,超越于人类的认识和支配之外,不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而是人类欲望和向往的对象.欲望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彼此隔绝,人就在自然之中,人与自然面对面.自然通过面貌将自己的生死存亡交付给人类,在面貌的召唤和人类回应之间,人类担负起了为自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市民法之价值核心,即自由.在罗马法中,自由的理念并非是绝对精神自主地实现自己,市民法的发展昌明无论其主体地位的普及抑或确认法权关系的精密可操作性,俱与人之解放这一市民法的信念相关联.在法典化时期,自由理念表现为完全之契约自由,并得以进一步蓬勃发展,成为整个法律正义哲学的核心.在当代,自由理念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削弱,但在市民法中仍保持着最初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由意志的更新规范仍只能在对法律行为本身适法规格上,却非对法律行为的理念自由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