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包含五个层次的含义,其具有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伦理意识的全球性、伦理觉悟的深刻性、实践主体的全员性、主体实践的自觉性、主体实践的和谐性等特征,表现形式为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情感活动、实践活动等.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与生态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层生态学的原则表明,“环境进入伦理”展现为伦理世界观之转变。我们从黑格尔“伦理世界观”的扩展释读中看到:“伦理觉悟”是对道德主观性的扬弃;而伦理世界的“设定的和谐”展现为人类史与自然史在文明演进中的伦理觉悟;伦理世界观落实到伦理行为,就是“为承认而斗争”的现实生态。“环境进入伦理”展开了以自然为基础的承认关系,它要求一种生态觉悟,并以生态自然与伦理的“设定的和谐”为中介来构建各种形式的主体间承认关系,是在当代人类处境中,通过重新检讨各种类型的伦理承认关系,重建文明与自然之融合的伦理世界观。“遵循环境伦理”,是“环境进入伦理”的文明进程或文明觉悟通过伦理行为所要完成的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关键,是其伦理客观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古璇 《兰州学刊》2008,(12):23-25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当前人们的消费需要持续超出了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造成资源枯竭、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以此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危机,与生态文明之路相悖。要走出这个困境,就必须从消费着手,用生态性消费伦理的理念来破解此难题。文章从当今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生态性消费伦理的内涵及特征,提出在中国构建生态性消费伦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危机的问题,并引导中国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哲学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了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觉悟之一,当是生态觉悟。生态觉悟发端于对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命运的关注。这种文明的觉悟蕴含着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生态哲学“生态中心主义”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认识论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生态哲学观“生态平等”的价值观在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基础上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和制度体系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文明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态制度文明的完善和生态行为文明水准的提升,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的问世,是现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理论反映。人们今天站在生态伦理的基点上去重新诠释孔子的仁学,将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与现代生态伦理观念相融通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深入探究生态伦理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资料,人类将从中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环境道德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环境伦理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基础,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从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认知水平、升华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环境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体现在生态伦理的理念转换方面.还对应着与此相适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服务模式。在生态伦理的理念之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治理工具等方面上都发生了变化,以制度化的形式实现生态文明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实践是环境道德哲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文在梳理农业文明时期“依附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控制自然”和生态文明时期“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代生态文明视域中伦理关怀扩展的合理性、文化价值理念的生态性与生态道德律令的普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2 0世纪西方伦理学确证价值合理性的“伦理学方法”经历了由西季威克所揭示的“自我本位”到以韦伯为代表的“关系本位”的理论推进 ,至 2 0世纪 80年代 ,麦金太尔提出“何种合理性”的著名难题 ,于是 ,如何建构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 ,便成为当代伦理学尤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 2 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生态觉悟 ,并不只是技术文明的觉悟 ,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觉悟 ,它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生态合理性应当成为当代“伦理学方法”的新理念。有机性与内在关联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原则、具体性原则 ,构成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反文化帝国主义与价值霸权主义是生态合理性方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