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公民社会与公民伦理所蕴涵和期待的现代性精神气质的具体承载,公民意识的形成不仅直接关涉公民社会精神气质能否真正获得社会主体内在的人格支持而具有价值依托,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精神动力与发展路向。当代高职女大学生所面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现实境遇与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人格范型的双重制约,决定了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高职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以主体意识、权责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着力点,通过富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人格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人格现代化又是人的现代化的立足点。公民人格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成的并与之相匹配的独立人格形态,市场经济是公民人格的社会基础。公民人格的价值内涵就是指人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依附性的消除与独立性的获得,是公民社会价值范式与精神生态在公民个体身上的内化与展示,蕴涵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契约精神与德性精神的统一,多元范式与一元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论证现代社会合法性的根据,合格公民的培育是公民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体必须通过公民教育的涵育成为现代公民。当代高职女生所面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现实境遇与传统伦理性别角色模式的双重制约,决定了权责意识、公共意识、独立意识、协商意识成为高职院校女生公民教育体系的实践建构必须确立与彰显的四种价值追求,需要以求真的理论研究、务实的平台建设以及长效的机制建设作为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时代公民应该呈现出的伦理主体形态和生存范式,是对工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扭曲观念的反思,也是对生态危机下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困境以及传统人格精神危机的觉解与回应。当前公民生态人格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然信仰的虚无、生命意义感迷失、受物欲的支配和生态利己主义倾向等方面。公民生态人格的建构需要从融合人与自然裂隙的角度实现价值观、伦理情感、生活方式和责任承担等方面的整体转向。  相似文献   

5.
只有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进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现实路径。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任务,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客观要求。中国公民道德的生成,既有与西方社会相类似的普遍性,也有与西方社会相区别的特殊性。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公民的道德需要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必须解决国家道德和制度伦理与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道德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就是“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公民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就在于社会主体的“公民身份”(Citizenship)上。公民社会的这一表述如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一样,代表的是整体性社会中的一个功能领域,这个功能领域强调的是社会的自组织性。它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分权的现代性价值精神,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伦理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伦理、制度伦理、公民伦理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的国家伦理树立了一种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形象,是一种理想信念的支撑力。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原则的制度伦理建构了一种公平正义、海晏河清的社会理想,是一种制度正义的驱动力。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诉求的公民伦理塑造了一种顶天立地、正道直行的现代公民理想人格,是一种公民品格的亲和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文化软实力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主奴”人格结构批判与现代公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主奴”人格结构是传统政治专制、小农生产经济和一定意识形态的产物,传统依附人格缺乏独立的人格价值趋向,并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与人格结构的发展是互动的,必须在人格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辨证统一中把握现代人格的转型。现代公民人格的塑造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儒学重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既需要我们对儒家伦理的"前现代性"有充足认识,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儒家伦理的现代性"问题,如此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过程中作为一项思想资源的意义.公民社会的这种伦理要求与传统儒家伦理在诸多方面是相颉颃的.因为我们无论怎样拔高传统儒家伦理的"精神价值",无论怎样强调它的超越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儒家伦理是产生于"前现代"的伦理观念,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宗法血缘型社会,这与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社会是有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web2.0技术的普及,新媒体传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使中国传统伦理面临着生活世界的改变、伦理价值的解构等挑战,使中国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演变,表现出向公民社会伦理的演进、现代公民人格的价值吁求、现代伦理规范的重建等取向.当代中国应对新媒体舆论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形成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加强新媒体传播法规和伦理规范建设,优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加强新媒体用户道德自律,促进形成现代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11.
公民精神是社会成员基于公民身份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应具有的品性、能力与资质,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范畴.公民精神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学校、社会、政府三方面共同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立法如果不规定公民隐私权,那么它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是极不完善的。论文首先介绍了隐私权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指出中国已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制度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紧接着论述了完善中国大陆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措施;最后,介绍了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民主价值视角为解读公民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为出发点,阐述公民社会的蕴涵及其对民主价值实现的助推作用。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探究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为实现中国特色民主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概念的本质及其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它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内容,其本质是公民身份,即拥有权利义务的主体。它区别于人民、臣民、市民等概念。“公民”在西方经过了古希腊罗马、近代的发展,在现代又随着社会互动、国际交往和人道思想的普及等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公民”概念不断被扩展和修正,可以说,“公民”至今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公民人格塑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公民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培育公民潜意识和塑造公民行为模式。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功能就必须在研究公民人格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灌输指导、陶冶领悟、组织参与的公民人格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混乱的现象,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又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发挥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公民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公民意识包含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同时,公民意识对于现代性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公民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精神的创新,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及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而一经铸成的民族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民的思想行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并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公民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必须系统研究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公民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素质、经济素质、职业素质、生活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卫生素质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公民教育,必须加强公民教育的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重大。女性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女性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女性要发展,政府起主导作用;女性自己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女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