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玉林 《南都学坛》2012,32(6):41-43
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美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存在,影响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维护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但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影响美国中东政策上并不是毫无约束的,他们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企图有时也会遭到失败。在诸种制约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犹太利益集团所施加影响的对象——美国因素。美国国家利益、在美国的其他利益集团、美国国内舆论以及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的自我制约,这些美国因素干扰着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力,这也是目前和未来我们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东地区因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而成为世界大国的争夺重点。冷战结束后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 ,确立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并谋求建立一种维护美国利益的中东新秩序。但美国所采用的强权加武力的政策日益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 ,且世界其他大国谋求中东地区主导权的力度也在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 ,美国不得不对其中东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海湾危机爆发的原因,此前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主要说法是,美国欲借苏东剧变、中东地区出现真空之际,寻求切入并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这个战略要地,默许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后出师有名,发动海湾战争,占据并控制中东要地.然而,本人通过对有关文献、重要文件及高层人士对话等资料的仔细梳理发现,由于萨达姆·侯赛因想称霸波斯湾、控制海湾石油资源、左右海湾局势的欲望与美国在中东保持均势的立场和有限的允许伊拉克获得一定利益的政策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加之萨达姆.侯赛因对美国关于中东政策态度方面的误读,最终触动了美国在中东利益的底线,招致了海湾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美国-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础之一,论述美以这种“特殊关系”形成的基础:美国对以色列的认同感,以色列在美国中东战略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美国犹太人的力量。虽然冷战以后以色列的作用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其它两个基础仍然存在,这种“特殊关系”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东地区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与美国式西方民主相冲突,同时该地区也是美国全球能源、军事战略利益重心区,是其全球利益角逐的软肋,所以,美国通过特殊军援积极扶持其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同时客观上来刺激中东阿拉伯国家与其开展军火贸易,从而在军火三角销售中展开维护其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美国自二战之后一直将中东视为关乎其国家利益的关键地区,并一直致力于促进中东和平进程。而中东问题之核心在于巴勒斯坦问题。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巴以和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本文主要论述克林顿政府促和目的、促和政策、促和过程和促和手段,并对克林顿政府促和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进行简略的分析。旨在弄清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巴以和谈过程中的政策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持续恶化的中东时局对美国现行中东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美国中东问题决策陷入战略困境。美国应反思其在中东问题上扶植和偏袒以色列不公正立场的错误 ,面向新世纪 ,为实现中东永久和平与繁荣美国应改变其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中东的公众外交始于二战期间,其活动包括宣传美国的中东政策,反击中东反美宣传,介绍美国文化、价值观念、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制度等,目的是拓展美国在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实现其中东利益。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在中东的公众外交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立公众外交部门,建立信息文化中心,并由公众外交官负责开展具体活动。美国的中东公众外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渐成熟。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其活动逐渐减少,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于90年代末跌入谷底。冷战期间,美国的公众外交官在中东公众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外交官也关注诸如美苏宣传战等议题,但是阿以冲突才是困扰他们的首要议题。同样,阿以冲突也是严重削弱美国中东公众外交成效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人们对石油的高度重视。二战前,墨西哥湾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二战期间,德高里尔对中东石油的调查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中东地区巨大的石油储量,同时对二战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朗核问题成为又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东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在中东拥有重要政治经济利益的实体,欧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比二战以来任何时 候都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这种立场,正是后冷战时代欧盟中东战略在中东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远东政策与日本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以及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 ,使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始终为其远东政策服务。从最初积极、坚决的拆迁赔偿 ,到逐步减少并宣布停止拆迁赔偿 ,甚至放弃赔偿 ,反映出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日本的战争赔偿最终以象征性的劳务赔偿方式解决 ,保证了美国的远东政策的顺利实施 ,但却严重地损害了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广大亚洲国家的利益 ,至今仍对日本的战争反省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巨大转型。通过对二战以来中东地区国际劳工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劳工在来源上分为国际流动和内部流动两种,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影响中东国际劳务输出和输入的因素主要有中东产油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速的城市化、中东社会的局势和中东国家的移民政策等。石油与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石油经济的兴起,大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阶层得以迅速成长,促成了多元社会结构的形成。总之,石油和国际劳工在现代中东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是一个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情报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刘合波  王黎 《国际论坛》2012,(4):7-12,79
石油是世界各国必不可少的生存资源。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是阿拉伯国家利用西方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资源的有利形势,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进行石油制裁而导致的国际危机。石油危机造成了西方联盟的分裂,在外交上孤立了美国。但石油危机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没有达到阿拉伯国家的预期目的。美国利用推进中东和平作为反制筹码,最终促成了石油危机的解决。这场生存资源之战对阿以脱离接触问题产生了影响,在客观上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英国在中东势力的衰退为美国把自己的势力打入中东提供了机会。它们在中东的矛盾和争夺在巴格达条约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巴格达条约的形成也对中东形势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成为最终导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