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7,(7)
心甘情愿被套牢股市越来越牛,成了大家每天必谈的话题。刘师兄:“雨林,你长期投资彩票,只买不中,现在股市这么红火,想不赚都难,我看你不如转行投资股票。”主任:“小伙子,千万别一时头脑发热。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光看到贼吃肉不行,还要看到贼挨打啊!我劝你还是投资自己熟悉的彩票行业——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哩。买股票,小心被套牢了!很惨的。”扣儿:“你甭吓唬他,你以为雨林不知道被套牢的感受啊?他已经被女朋友套牢了。”“这么惨?那你打算怎么办啊?”主任同情地问。雨林:“惨什么呀,我压根就没打算解套啊!”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6,(9)
在酒桌上,潘帅一定要老乡扣儿喝酒。潘帅:"你可不能给咱山东人丢脸。无论如何,这杯酒你得干掉!"扣儿:"我是山东人里最不能喝酒的。再说,明天还要编稿子呢!"潘帅:"我还不是得编稿子。要不,你把我的酒喝了,我帮你编稿子。"扣儿:"不行。"潘帅:"那我帮你喝酒。你帮我编稿子?"主编解围:"扣儿酒量不行,就别为难她了。再说,扣儿是我们的生产力,要保护好。"潘帅:"您这样偏袒她,岂不是破坏了编辑部里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蛀米大虫     
广州俗语有“蛀米大虫“,用以嘲笑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的庸人或讽刺尸位素餐的官吏。米虫,身白头黑,形状如蛆,蠕蠕而动,米储久了便会生虫,损蚀米粮.故名蛀米虫,用以喻人,则称蛀米大虫。自古民间惯用虫来形容令人厌恶、鄙视之人,如对脑满肠肥、吮吸民膏的官绅,则比喻为“蠢侵嘉树,蛀耗米珠“的虱子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7,(3)
除鼠主编走到办公室中间后,将一个报纸卷成的筒放在地上,迅速用脚踩住两头:“里面有只老鼠,你们信不信?”“不会吧?”雨林反应最大,“我看看!”主编:“不能看,还是活的!”大家都围着这个奇怪的报纸筒。雨林用脚踩了踩,真的踩到异物。  相似文献   

5.
公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我在想。”“想什么呢?”“为仟么它们不相交呢?”“为什么?我们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6,(2)
扣儿找打燕子:"扣儿,你把你写的关于泰森的文章通过 E—mail,发给泰森看看吧。"扣儿:"我把他写成那样,岂不是活腻了找打啊!"燕子:"没见识。你想想看,如果他也把你的耳朵给咬下来,你可就能上全世界所有媒体的头版啦!前不久被王志文打的记者肯定出名了。"扣儿:"拜托!王志文和泰森的分量差大了,让王志文打个三拳两脚的,倒还扛得住。不过,"扣儿顿了一顿。"主编上次说,编辑部的个人问题可以作为福利解决,如果他能兑现,我还是可以冒险一试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对形而上学的“敌视”、“拒斥”和“消解”,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是否有理由说:“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是辩证法的时代呢?也即是说,在“后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能否取代形而上学呢?对这一问题,恐怕很难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我们所理解的“辩证法”不但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讨论“重新考虑美国经济”这个命题呢?我们要“重新考虑美国经济”是不是表示对美国经济的不满呢?如果我们的经济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呢?我们要有的是何种经济呢?它同我们现在的经济又有些什么不同呢? 今年早些时候,乔治·古德曼(GeorgGoodman)写了一本名叫《纸币》的书,  相似文献   

9.
可乐餐厅     
可乐宝贝奖状爸爸问刚上小学的儿子:“孩子,我们院里的小丽、小宇都得了奖状,你怎么没得呢?”儿子气呼呼地回答道:“爸爸,我运气太差了,老师发奖状的时候,刚发到我的位子上就发完了。”没做功课明明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呢?”“当然不会。”妈妈回答。“那挨骂呢?”明明继续问道。“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噢,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考试未及格远方的姑妈来做客,过问到小明的学习。爸爸说:“不要提他!太懒,考试经常不及格。”小明辩解:“哪里算经常呢?有考试的时候才有不及格。”造…  相似文献   

10.
一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恩平郡谱》:“蛇谓之讹。” “蛇”何以号为“鱼”?“蛇”何以谓之“讹”呢?这种发音,不论读“鱼”还是读“讹”,都不象汉语。从地理上看,上述二书记的是古越人活动区内的事,很象是古越语。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属于先秦时代,关于“蛇”字的记音,当时的汉字读音属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7,(2)
特别的艺术吃过午餐之后,刘师兄、雨林、潘帅聚在一起,话题扯到他们在大学时看的A片。燕子看到他们讲得唾沫横飞,饶有兴致地凑过去。雨林:“一边去,一边去!男人们说话,你来凑什么热闹?”燕子:“主编说了,在我们编辑部,男人要把自己当牲口,女人则要  相似文献   

12.
我成功了     
“成功”到底是怎样的呢?妈妈说享受“成功”是幸福的,爸爸说要取得“成功”是艰苦的,而我说“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属于勇者的。记得那还是三年级,我们班来了个新的体育老师,姓何,老师人很好,可是对我们一点都不了解。眼看运动会就要来临了,我们班一点准备都没有,参赛人员也没有选好。这可怎么办呢?何老师想了想说:“我们先来个体能测试吧!”我们都在  相似文献   

13.
我们靠自己     
小蜗牛有一天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é)的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妈妈说。“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  相似文献   

14.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7,(4)
记者扣儿报道:由本报与大唐妇联联合举办的“大唐三八红旗手”评选,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角逐,于昨日落下帷幕。本次评选共收到选票345678张、短信123456条,完全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与漫画     
《社区》2002,(6):56-56
万无一失 某君在火车站问站长:“请问特快列车开出没有?” “开出了,先生。” “普通列车呢?” “8点半便过了站了。” “那货物列车呢?”  相似文献   

17.
<正> “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社会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社会存在”范畴?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 什么是“物质”呢?列宁定义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就是说,物质即是客观实在。物质即是对于一切形态的客观实在物的总和的科学抽象。什么是“存在”呢?人民出版社1980年再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25页)说:“存在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感觉以外的客观实在,也就是物质。”照这么说来,“存在”和“物质”就是完全等同的了。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这个人道德品质高尚!”、“那个人缺德!”。人们是根据什么原则去议论别人,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伦理学上的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就是动机和效果的问题。即评价人们的行为的善恶好坏,是看动机呢?还是看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在你的印象中,千里驹是不是奔腾在大草原上?其实,我们丹东市实验小学也有“千里驹”,你见过数千“小马驹”奔跑争先的场面吗?那才叫“万马齐奔”呢。说起来,那还是两年前的事呢,可我至今难忘。那年春天,我们的“体验20分”活动开展得热闹非凡。让我们回到那一天,看看我们这些“小马驹”的表现吧。  相似文献   

20.
毫无意义的人生虽生犹死公元前三世纪,地中海有一个皮由罗斯王。他制定了征伐海外的计划,说“首先要征服意大利”。于是,他身旁的贤臣西内亚斯问道:“不错。那么,下一个呢?”皮由罗斯王答道:“把高卢(法国)和西班牙收入我的版图。”问答继续进行: “下一个?”“接着是非洲。”“那么,下一个呢?’“去亚洲,出征印度。”“印度之后呢?”“啊!”皮由罗斯王长出了一口气,“休息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