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8省市6000人中做的“当前青年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表明:当代青年爱国主义观念有误区。 在问卷中,有一题是“下列爱国主义的各种理解,您倾向哪一种?”结果是,青年中认为“爱国必爱社会主义”的占37%;认为“爱国起码不反对社会主义”的占24.8%;认为“爱国不必爱社会主义”的占38.2%。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青年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进一步发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的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思想带团,凝聚带团,服务兴团,创新立团。  相似文献   

3.
今天以至今后千百年,爱国主义都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爱国感情升华为历史责任感,转化为振兴中华的行动,养成自己的爱国主义崇高品德。 首先,要进一步激发爱国深情,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复杂形势下,一个爱国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三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其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的放矢;再次在教育渠道上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5.
马亚琴 《国际公关》2023,(5):125-127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不仅是公民身份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应对危机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想法和行为表现尤为重要。因此,在厘清公共精神意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现实表征,挖掘关键的教育契机,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析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策略,是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所固有的内在品质、品格和品性。如果我们以"公民"一词的"文义"解释或者以"以权利为中心,以权力、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运行关系"的公民实质为根据,公民精神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公共精神和民主精神三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爱国精神是爱国情感、爱国主义的升华,是爱国行动的最高境界;公共精神包括公民的平等性、责任性和宽容性等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面;民主精神则包括私权自主性和公权受托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两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工程,必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逐步形成了“四个伟大”方针,为解决新时代新课题提供了实践纲领,为新时代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宏伟蓝图。以“四个伟大”为载体,挖掘其蕴含的鲜活的、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揭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要在伟大斗争中引导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引导人们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引导人民砥砺爱国初心,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共同目标中引导人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0.
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期,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文章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内涵,挖掘北京冬奥精神对深化高校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大学生奋斗精神和攻坚克难意识的教育、深化大学生精益求精的实践品质教育的价值,从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育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与培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方面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徐腾  姚天增 《国际公关》2023,(22):163-166
进入新时代,随着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出国以后更爱国”愈发成为广大留学人员的共识。深刻阐释“出国以后更爱国”的内在机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前提。本文研究发现,出国以后之所以更爱国,中华儿女的朴素爱国情怀是本质原因,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内生原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直接原因,祖国与留学人员的海外感知交互是稳健原因,四者相互作用共同建构“出国以后更爱国”的一个整合性归因。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多年来开展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后来提出弘扬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报告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又强调“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进而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西方有人把这曲解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只好“求助”于民族主义了。还有人担心一讲民族精神,就不要国际主义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么看呢?培育民族精神绝非搞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是依托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为标志的革命战争纪念地,让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主题活动,具有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及革命精神内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红色旅游有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对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健康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既要构建社会、高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培育的内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结晶。在这一卷里,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邓小平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邓小平特别重视建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教育我们干部尤其是青年担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首先要解决的“精神动力”问题。那末,凝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神动力”的内容是什么呢?笔者的体会是:一、爱国主义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有利于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课堂是高校开展爱国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强化政治理论研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合实际,发挥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政治素养高的人才队伍,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和以"三贴近"为工作原则的转变,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落细,切实培植学生爱国信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全面引导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团结广大统战对象、凝聚民主党派才智的粘合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动力和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则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主体和客体都具有明确的规范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引导、规范、凝聚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周方媛 《国际公关》2023,(11):71-73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内卷”与“躺平”作为生活化、形象化的语言符号体现了现实社会发展状况和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解读二者的生成逻辑,探析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现状,提出超越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以鼓励广大青年树立奋斗目标、坚定奋斗信念、强化奋斗本领、明晰奋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革命史课则是高校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革命史教学效果的诸方面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教学中要抓住“一个重点、两个联系和四个环节”的具体办法,以消除影响教学的不良因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这门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体现;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熏陶、实践、整合规范等功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要通过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并与公民道德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