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基于DPSIR模型构建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2007—201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1—2015年出现了短暂波动。其中,驱动力、状态、影响3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压力和响应指标波动较大,且压力指标综合指数呈先减后增的特征。为加快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速度,一方面应从工业和农业生产入手抑制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并建立和优化绿色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对应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又可以通过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门槛效应分析显示,随着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而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增。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创新三产融合模式,加速农业产业集聚,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江苏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农业要素投入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为主体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年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的相关统计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尽早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进一步推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从低碳经济、污染排放、环境保护、能源消耗4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了赋权并改进了传统的TOPSIS法,计算得到的2015—2020年沈阳市的各年综合垂面距离分别为0.030 34,0.028 72,0.048 52,0.033 73,0.032 90和0.013 62,据此对2015—2020年沈阳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内城市总体低碳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不足。  相似文献   

5.
宜居宜业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是中国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个维度、31项指标的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指数从0.1757增长至0.7736;从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乡村产业、收入与就业四个维度看,中国乡村宜居宜业各维度出现明显分异变化,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由2010年的收入与就业>生活环境>乡村产业>居住条件,转变为2019年的居住条件>收入与就业>乡村产业>生活环境;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差异较大,存在地区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普遍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偏低。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特色村庄建设,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乡村从美丽宜居向宜居与宜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绿色发展、产业产出、科技进步、物质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五个维度遴选出21个二级指标构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Critic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测度中国31个省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探究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21.92%,年均提高了2.23个百分点,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其中绿色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科技进步水平和物质装备水平整体得分较低。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呈现“两区两带”分布格局。科研投入强度、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劳动生产率、饲料粮保障能力和畜牧兽医服务人员匹配度是影响当前中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从时间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呈现出2011—2015年时间阶段要大于2015—2021年时间阶段的结果。从区域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的强弱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为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应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降低农业获取资本的难度从而增加农业资本投入,而资本投入能促进资本快速积累,进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不含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四个维度评价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农业资本投入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经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受农业资本投入中介效应影响的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 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 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 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包含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生态产业体系理论模型,基于2004年至2019年全国农村和保险业相关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生态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通过OLS回归实证研究了寿险业资金运用创新对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政策引导寿险业保险资金配置有利于提高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寿险业将保险资金余额投资于银行存款既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也可以通过银行对生态产业的支持,有效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相反,寿险业将资金配置于债券投资对生态产业的促进效率较低,不利于生态产业发展。因此要加大力度研究寿险业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资金余额配置方式,提高寿险业资金对生态产业的投资规模,丰富和完善其投资结构,针对生态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服务和精准补偿,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是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高质量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要求。为揭示我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水平,本研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在借鉴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农业经济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农村社会发展和政府绿色支持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农村绿色发展评价的层次模型及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TOPSIS和影响度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2011—2016年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各子系统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经济绿化度、农村社会发展、政府绿色支持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因素依次为农村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持和农业经济绿化度。以绿色技术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完善农村资源环境的绿色治理体系、构建农村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体系和完善农村的绿色财政支持体系是实现乡村绿色振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政策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信息化政策进行回顾与前瞻。中央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力度不断增强,形成"速度-广度-质量"三位一体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框架,农业信息化建设由单一技术提升向推进全程信息化的技术综合集成转变,以"两个体系、一站一园、综合示范"为抓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由乡村教育、医疗和金融的信息化发展入手逐步推进"在线城乡一体化"。未来政策可重点着力于以下方面:一是加快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提速降费;二是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三是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四是建立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五是提升乡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互联网金融的应用率;六是支持智慧村务建设,推进乡村社区数字化治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农业起步现代化、农业初步现代化、农业基本现代化、农业完全现代化四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黑龙江垦区为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科技教育、农业环境六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初步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对2014—2019年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对比分析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借助障碍度公式对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论如下:(1)考察期内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质量水平较低,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进步空间。(2)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分析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种植业结构指数和产品质量水平是制约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子。基于此,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林业和农村生态设施4个方面,尝试构建宁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9—2008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宁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发现宁夏川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4%,而南部山区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和川区平均值的6 2%和8 3.8%。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宁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并提出加快宁夏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内涵和形成要素的分析,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采用Moran指数针对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3)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间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发展两极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江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机遇和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对江西农业发展而言,需要以创新为引领,扩大产业发展视野,明晰转型升级方向,提升产业发展动能,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走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深入推进,客观评价乡村振兴发展的状况,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晋江市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构建了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晋江市54个样本的村乡村振兴发展综合绩效水平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研究发现:晋江市乡村振兴综合绩效评价总分为2.669 6,整体发展处于一般偏好水平;其中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两个指标得分高于综合评价总分,但乡风文明和产业兴旺两个指标得分差距明显,表明晋江市仍需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