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实现中国梦,必须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恋,也不是文化自负与文化狂妄,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对本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和践行。这种自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无论本民族文化是处于顺境中发展,还是遭遇逆境折磨,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认同。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复兴,一定要看其在文化上是否自觉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代中国,坚定和保持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文化建设的强音,因为这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自觉、自信、自强三者构成彼此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系统,缺一不可。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也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通向文化自强。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毫无疑问,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更自信了吗? 就中国这个国家而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对全球重大事务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源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一是中国与世界日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发展中国家权益,均离不开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型国家,中国应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增强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与之并列的"文化自信",而且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集中体现了前三个自信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特质,是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而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对普通群众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就更加明显。201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关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中生发拓展而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蕴藏着文化自信的强大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复兴之路、成功之路、光明之路、希望之路、自信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是关乎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教育借助我国近现代以来先辈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宣传和教化,使受教育者自觉产生对党史国史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继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广东作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广东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主要有: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红色社团;红色网站等,有效增强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贾莎 《决策探索》2021,(2):60-61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目前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资源传播和文化自信构建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在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以助力中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支柱以及灵魂,所以坚定文化自信,就应当推进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发展。换言之,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就必须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息息相关,通过推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可更好地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解认识文化自信。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植于5000多年中国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最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涵养治国理政之道、提升治国理政之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析地方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并基于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革命文化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二者是辩证互动关系,因此探讨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播革命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提供"中国方案"?上溯5000年,中华民族展示了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容易过分高估外国文化,低估中国文化,文化自信不足。与此同时,学生容易片面地高估其他国家的形象,而缺乏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和宣传。因此,培养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尤其是中国国家形象意识成为新时代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在外语教学中,学校提高外语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外语教材,有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其他国家的形象、了解中国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防止陷入西方话语陷阱。简单否定或者盲目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观念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普世价值论"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防止丧失中国文化自信。面对日益复兴的中国,我们应充满自信。但个别人仰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这是中国文化最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更自信了吗?就中国这个国家而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对全球重大事务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1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39):2-M0001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曾贞 《办公室业务》2014,(19):232-233,239
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必须要在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视角下,才能实现对警营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警营文化与文化"三自"相结合,研究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企业的行为素质文化相对滞后,跟不上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步伐,这与施工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人员结构有关,这些都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鉴于此,本文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