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数字经济对会展业的改造赋能程度持续加深。当前,广州会展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大力推动数字赋能会展业转型;线上展览数量走在全国前列;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创新发展;智慧场馆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速,但也存在着会展数字化转型不够充分、数字会展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会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夯实、会展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不够通畅等突出问题。广州为推进会展数字化发展,应瞄准全产业链数字化、会展数据价值化、跨界融合多元化、展览场馆智慧化等四个方向,借助技术支撑、需求牵引、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等四大驱动力量,加快推动广交会场馆建成“生态化智慧展馆”的全球标杆,推动琶洲地区建设“数字+总部+会展”创新高地,创新开设“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特色主题展,构建一个“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会展数据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和高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2.
兰国帅 《阅江学刊》2023,(4):141-151+174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探明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宏观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高校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3年高等教育趋势观察》分析了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十大宏观趋势的形态及其应对策略。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表现为国家政策持续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驱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一代智能技术持续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表现为战略转型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文化转型缺失稳健的文化生态,劳动力转型缺少必备的数字能力,技术转型缺乏融合式技术系统。面对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宏观趋势,中国高校应精准把握数字化转型宏观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创新优化机构组织结构,筑牢数字化转型的文化转型生态;持续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转型需求;聚焦增强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机构韧性,构筑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转型架构。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使得现有经济理论体系“宏观—微观”范式的局限性突显。基于域观范式,可以从多维视角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核心层、产业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生态层五个层面的数字经济分析范式。以此为逻辑起点,梳理中国的制度形态优势和价值文化优势,重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框架与实现路径,具体包括:加强核心数字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刘璟 《学术交流》2023,(8):116-130
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耦合是制造业链群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链群共生演化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数智化使能和链群生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数字化变革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向智造转型、制造业模块化、数字化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过程;是从链核企业、研究机构到相关企业互动连结的调整;是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内外部网络的优化和强化,形成深度耦合的生态网络过程。此生态网络正驱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形成,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进而驱动着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由短期不平衡向高质量发展长期平衡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10):52-55
数字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对福州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增进社会福祉、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大、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培育数字技术人才、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推动数字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是消费,本质是供给。新发展阶段,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统筹兼顾消费的层次性和包容性、本地性和全球性、独特性和大同性,立足新经济形态和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侧的需求特征去寻早其目标所向,从服务供给、要素集聚、文化浸润三个方面着手夯实高质量供给的能力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新时代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目标。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政府的治理方式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明确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对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发展障碍,推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提炼、总结和归纳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生产经营、政府治理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了中国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雯  芮国强 《学术交流》2023,(11):155-170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嵌入乡村场域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然产物,各类村级组织理应成为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但现实中,由权威弱化、功能异化、地位虚化带来的村级组织能力缺失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资源对村级组织数字治理实践具有结构性赋能效应,其中国家资源以支持性赋能方式形塑村级组织政治统合能力,市场资源以发展性赋能方式强化村级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乡村资源以自主性赋能方式聚合村级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因此,要吸纳政策、精英、制度等国家资源来增进村级组织数字治理能力,引入资本、技术、人才等市场资源来对村级组织进行有效数字化赋能,整合利益、文化、价值等乡村资源来激发村级组织内源性数字能力,共同生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长效动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迫切需要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为满足建筑行业对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该文从设计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搭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构建“4+1+1+1+N”的立体式教学模式3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多年的“数字+”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认可度、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方面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定义、本质及特点”“数字经济的功能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四个核心问题,认为数字经济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其狭义维度概括为基于数字要素的经济活动,从其广义维度概括为由于数字要素而得以显著增强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是数据资源,这构成了其本质属性,其特征主要有高成长性、高融合性、高互通性、高流动性。数字经济具有推动时代变革、结构变革和社会变革的作用。数字经济具有以下发展趋势: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和推动形成数字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包括: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合理流动、促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字前沿技术与新能源为基本组成,是具有创新性、集成性、普惠性和互联互通性的基础设施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体现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结合的创新属性,以全局视角进行统筹布局的协调属性,节能环保的绿色属性,为国际标准做出积极贡献的开放属性,以共享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共享属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从指导思想、战略、资金与创新几个基本维度出发对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路径规划与政策支持,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彭怡 《学术交流》2023,(8):101-11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所做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数字经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布展的数字经济为解决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间隔和区域位置上的偏远而造成的地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和技术性支撑,数字经济的全新时空构境将有效助力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第二,数字化的即时经济链接将有效匹配供给与需求,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将重组资源要素、重塑经济结构、激发增长潜力;第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将重新定义人们的工作身份边界,拓展获取收入报酬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数字化转型并形成统一认识,从线性思维到生态思维全面升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形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数字技术应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深度协同育人提供新方案,全面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是中国经济由“量增”向“质升”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寻求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深入落实国家部署,努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加速构筑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经济规模和效益均稳步提升。以数字经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提升和动力变革是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转变、寻求发展新路径关键阶段的甘肃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世兰  夏泰凤 《探求》2013,(4):77-81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体制改革能够突破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化体制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体制机制的不到位会通过对资源消耗方式、自主创新能力、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影响而制约经济转型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深化基本经济制度、要素市场改革、财税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要素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数字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理念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主体、客体、过程等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现代化迎来光明前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和理念,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亦存在一定的困境:传统既定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存在张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二元差距加大数字鸿沟、数字利维坦潜含技术异化风险等。为此,必须从培育数字型现代治理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推动数字建设回归服务本位等方面,清除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掣肘因素,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杨琳  饶金涛 《唐都学刊》2023,(4):42-50+2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更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扎根传统、厚植文化根基。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领域,是建设数字乡村、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针对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在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维度和发展困境,探寻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向选择。在文化认同和数字素养层面,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使其得以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使村民真切享受到信息时代的“数字红利”,促进乡村文化认同度与村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在数字技术应用层面,应增进数字技术理性与时代价值需求的呼应,通过强化乡村配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成果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使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在良性互动、交织互补中共同发展。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层面,应深化数字时代的多维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城乡融合为起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速文化数据资源的有效融合并推进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转型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用明显,但其能否有效避免企业“脱实向虚”仍待检验。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投资,并且呈现出“结构性”调节特征,对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回归实体的引导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改善实体盈利能力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此外,有效合理的金融监管和良好的数字政府发展环境均有助于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去金融化、破除“脱实向虚”难题提供可行路径,并为完善金融发展、发挥数字合力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国家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改革的热点。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技术驱动教育创新改革的过程,当前我国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雏形,但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该文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从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其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数字化技术,深入阐述艺术设计数字化转型的特征、要素及理论体系,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行性的同时,提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亦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的重要动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机遇,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也有助于激发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对此,该文对当前科技创新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及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数字化转型实践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表现,并提出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