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庄子》哲学意象作为庄子散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是庄子哲学概念理解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庄子》中“天”“人”“心”三类高频哲学意象语言涉及的心智运作,发现:“天”“人”“心”这三类《庄子》哲学意象语言背后分别涉及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控制转喻三类转喻思维运作模式;《庄子》哲学意象概念整合过程中,《庄子》哲学意象转喻特性为语义建构提供新信息,由此促进庄子哲学思想理解。转喻路径下《庄子》哲学意象的概念整合解读有助于深入剖析庄子哲学思想形成背后的认知表征。  相似文献   

2.
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阐述了转喻的本质,并运用Fauconn ier提出的空间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和研究转喻认知语用,认为转喻认知语用推理是在空间映射视角下的概念整合,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动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名转动进行英汉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词类转换研究和探究人类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主观位移句中,位移动词用于描写静态空间场景,这种位移动词的特殊用法可以从认知角度加以解释。主观位移及表层语言结构的形成依赖于人类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和完型心理等认知能力与认知操作。主观位移产生于对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概念整合操作之中。在主观位移的语言编码过程中,凸像的选择性、路径信息的必要性和方式信息的受抑制性等语言特点也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
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概念整合这一新兴的认知理论在我们理解 ,运用转喻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发现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力非常强大 ,概念整合理论的六条优化原则一整合、构造、网络、解包、理据、转喻紧凑原则为转喻的理解与解释提供了统一的框架 ,说服力非常强  相似文献   

6.
转喻机制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翻译过程中。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基本的分类,并从范畴化和认知语法角度分别对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分析。翻译转喻涉及音、形、意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其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2)翻译转喻依托范畴化结构,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通用图式的情况下,翻译转喻就是对原语范畴之外其他级别范畴或同一级别其他范畴成员的凸显及在译语中的映射;3)增译、减译、转换等技巧是翻译转喻思维的具体方法论,其使用会导致译语概念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历来是修辞学的研究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转喻的研究多从修辞的角度,把转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转喻作了全新的解释,认为转喻的运作机制是概念激活。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认知的视角探讨转喻及其翻译,提出四个转喻翻译的策略:转喻认知模式的直接移植;转喻认知模式的附加激活;转喻认知模式的直接移植加注;转喻认知模式的归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为句式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操作提供了较典型的例示。从概念转喻的角度,分析具有语义压制的英语致使移动句,探讨其内部的转喻动因及相应的转喻模式,并结合理想化认知模型、已有的经验或百科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逻辑转喻的研究主要以Pustejovsky的生成词库理论为代表,但该理论对逻辑转喻的解释力不足。因而将逻辑转喻置于认知语义学视角下,基于Fillmore的语义框架理论和Croft的认知域凸显理论建构逻辑转喻的框架元素凸显模式,将逻辑转喻理解为概念转喻在句法层面的意义体现,逻辑转喻中充当论元的事物名词作为语义框架中一部分以认知凸显方式为整个语义框架提供心理可及。  相似文献   

11.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本文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为语言素材,利用概念转喻来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词汇、语篇和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掀起了转喻研究的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背后,理清转喻的"真面目"——概念本质及运作机制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将转喻本质研究分为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格和认知工具的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揭示转喻的特征,为转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语义框架:概念转喻映现的认知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语言中大量的转喻映现实际上是概念转喻的体现和反映,概念转喻是人们的基本认知方式。语义框架是概念转喻映现的认知基础,概念转喻的映现不仅存在于同一类典型框架内,而且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语义框架有关,并在语义框架内有多种映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反义同词的转喻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同词指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义项,是词的多义性的一种特例。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反义同词的生成机制,并对反义同词中的转喻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反义同词中的反义关系具有概念的邻近性、范畴的同一性、显著度的不对称性,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概念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义学中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认知语义学语义变化机制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概念隐喻上,而对概念转喻的机制讨论得还不多。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转喻已被看做是与概念隐喻作用相当的另一种认知机制,并在认知语义学中得到了应用。整理了国外运用概念转喻研究词汇语义变化机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语义变化机制研究中概念转喻取向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衔接机制及认知方式入手,以转喻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在语篇层面探讨非结构衔接中认知转喻所起的作用和功能,详细分析了认知转喻在指称、替代、省略、重复、同义、上下义等手段上的衔接性,从而证明非结构衔接方式的转喻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探讨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文章表明:简单型、镜像型和单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机制以直译为主,意译法适用于双域型整合网络的隐喻式,彰显了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