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多层次复杂的心理与文化的认知产物,语言迁移影响着英语写作教学。具体而言,汉语与英语语言结构和文化认知差异所形成的母语负迁移,制约着学生的英语写作。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英语语内负迁移、语用失误和语篇顺应意识等认知能力,受汉语思维与文化的制约影响尤为明显。为认知与防范写作中出现的语言负迁移,写作教学必须在写前计划、写作、修改三个子过程之中建构一种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心理认知、隐性语言认知和英语语篇模式认知的能力,以完善写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要]民族的图像空间呈现是竹枝词特有的一种空间叙事方式,其以视觉语言为文化符码来展演可视的西南少数民族。竹枝词的民族图像空间以“可视的语言”为视觉形象的媒介形式,对西南族群的盘瓠神话、跳月对歌、节日庆典、婚丧礼仪等仪式场域进行展现。在“同化”视野下对西南族群进行服饰、发式、秉性、形貌等种族特征的视语建构,呈现为以视觉语言解码破译与编码转译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符码。与跨界想象、族群边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及社会结构互动中演进形成认同的根源,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上的“西南少数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国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流失严重。双语教育是国家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推行多年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的多语教育,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在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区别于主流民族,区别于朝鲜半岛上同一民族的双语双文化建构特征。这个特征在语言教育中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语言的普遍性意义特征和“多语者多语能力”的理论,朝汉双语人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学能。然而,在日语教育中予以肯定的“优势“在英语教育中却时常呈现出“劣势效应”,因此而开展起来的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研究,旨在为三种语言学习者寻找能够使他们的“双语建构”特征发挥优势效应的英语教育途径及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已开始取得值得瞩目的成果。对此进行学术层面上的阶段性总结将有助于该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引起对朝鲜族英语教育的更广泛关注,对探讨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语篇教学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而语境在语篇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认为应该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入手,了解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类结构和语域特征的制约和影响,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语篇意义、宏观把握语言的能力,实现真正交际意义上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通常从某个角度对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文化有所反映。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常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文化方面的某些特殊的现象。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具有共性的特征,反映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某些相似性;但这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特征,这些差异性特征很好地影射了中国和西方文化在社会制度、宗教法礼、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育养与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禀赋与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蕴含着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有利于我们认识自然本质,维系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表现之上,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包含地域性、本土建构性、珍稀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呼唤着我们重新审视其资源价值,使其在建构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价值与意义。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一种可供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内蒙古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的规划以及蒙古族学生的三语或多语规划.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多语现象和多语教学发展时局,通过对第三语言学习的双语知识经验影响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从双语多样性 视角分析和讨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三语言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神话和语言的特殊关系,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划分为北方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神话文化圈、南方汉藏语系少数民族神话文化圈、台湾南岛语系少数民族神话文化圈,并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三大文化圈之间进行比较,以建构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的学理基础.遵循这样的学理基础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不仅能够阐释诸民族神话的相异特征和统一特征,而且也能够追寻中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对于语言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语言学者的重大使命。通过对中国语言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语言政策研究30年的学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政策的转变,其背后是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再到语言的公共政策学的多学科交叉与发展,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家统一官方语言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保存并在其社会中充当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并在外语与官方语言之间实现多种语言的平衡发展是将来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蔡明宏 《东方论坛》2014,(3):102-105
新加坡作为在全球化进程下多语言环境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在兼顾族群和睦和国家意识的权衡中,语言文化环境凸显出庞杂繁复与敏感。以新加坡华语升沉嬗变为基点,以语言生态学为崭新视角,对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背景下语言生态环境的失衡进行观照和思辨,洞彻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和情感依附对语言选择的影响,提出任何语言的一枝独秀都不利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健全,任何语言的衰退和泯灭也都会殃及其他语言的共存和发展,以期探寻多语言成长在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的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儒学也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汉族地区的儒学教育不同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有所谓"蕃学"和"汉学"之分,实行蕃、汉双语文教学,重视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文的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不仅源远流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兼通双语文的人才,而且始终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 ,每个民族的首饰造型、质地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宗教、审美息息相关 ,主要具有五大特色 :一、历史悠久 ,二、爱情象征 ,三、崇尚自然 ,四、品类丰富 ,五、时尚之源。若能因势利导 ,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核,少数民族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深刻凝结,它在最深层面与现代交锋和交融。因此,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深刻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少数民族价值观的超越需要在现代超越和超越现代两个层面上进行考量,从而寻求传统价值观的现代化和对现代价值观天然缺陷的弥补。少数民族价值观的超越依赖于整个国家对其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充分自觉,依赖于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自觉,依赖于有效的全球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对比     
语言对比,是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领域的语言对比,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区分类型,有的放矢;宏观把握两种对比语言的特点;捕捉难点,区分难易顺序;从习得偏误中发现双语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妇女既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创造者,也是承载者和传承者,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开拓者。西南少数民族女性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挑花、编织、刺绣、纺线等,都凝聚着少数民族女性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手工技艺知识和智慧。少数民族女性手工艺和服饰文化,包括制作过程中的纺织、印染、刺绣,这些都是以妇女为主体承当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高校的生源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也潜藏着丰富性和差异性。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根本在于开发各少数民族文化中潜在的积极因子,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促其发展并融入校园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少数人语言对于维持和发展少数人群体特征的作用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和区域法律文件就保护并发展少数人的语言权利予以规定。这些规定是否已经落实,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障碍,都直接关系着少数人权利的实现、国家及区域的安全构建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实现等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少数人语言权利的具体保护实践开展研究。只有了解少数人语言在行政领域、传媒领域以及诉讼领域的具体使用和保护情况,才能结合已有的国际法律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些保护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