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卦新解朱维《周易》对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影响,反过来,现代科学对人们理解《周易》也将提供特别的帮助。系统思想和全息思想对把握理解《周易》这部结构奇特的古籍有特别的作用。《周易》的基本单位是“卦”,而卦的要素又有卦名、卦符、卦象、爻辞几部...  相似文献   

2.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6,(2):151-154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晓华 《东南学术》2001,(1):92-101
一、博士论文提要 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和科学抽象的方法,力图在全面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论文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作如下的处理:首先,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的兴起导入正题.第一部分为导语,概括地介绍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其次,从中国近代科学方法论确立的整个情况来理解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第二部分从比较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入手,论述梁启超在中国确立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史上的开拓奠基地位.第三,阐明梁启超在继承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周易》与科学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问题。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曾经处于世界前列地位,而且经久不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周易》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周易热”的出现,有些哲学家、科学史家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在揭示《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的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周易屿西方近现代科学之间的某种“相通性”。但是,许多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已经超出《周易》本身的范围,甚至走入了神化《周易》的误区。因此,历史地、客观地回答《周易》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恢复《…  相似文献   

5.
在由符号和文字两种相对应的因素组成的《周易》逻辑体系中,道器一源、时位无间,一多相容、殊同相通,赜几相通、顺逆圆融,象意互通、类譬相同,阖闢无穷、原始反终,天人相参、尚和崇中,十二对范畴组成的网络结构,不仅是《周易》逻辑结构的框架,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图式论和认识方法论。《周易》逻辑在进行判断推理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为:1.整体、一般、直观映照的体道和个别、具体、经验感知的识器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2.模糊游移与规范确定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3.相似性与区别性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4.全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组成要素的调整变动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5.价值判断与真理判断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由《周易》逻辑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有着十分珍贵的长处,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考察了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的起源问题.《周易》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逻辑推理方式--推类,形成了推类的基本方法和孕育了推类的法则,从理论上奠定了推类逻辑的传统.据此,可以确认:《周易》就是推类逻辑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周勤勤 《学术界》2023,(12):60-68
考察方以智《东西均》《一贯问答》《周易时论合编·图像几表》和《易余》对于“∴”的论说,可以推断出“∴说”的大致内容和“∴”的思维模式内涵,即公因反因观、“尽天地古今皆二”的辩证法思想、“三为约法”和集大成的方法论。“∴”的思维模式是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周易》与中国传统造物相关联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周易》不仅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与造物思想。在简要概略历代关于《周易》及其设计思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周易》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形成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人学观之前,经历了对黑格尔人学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吸收与批判,交织了人本主义方法论逻辑和科学方法论逻辑的共存和斗争,并通过《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中对人的本质的两个基本规定性逐步阐明,最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系统的科学的人学观。厘清马克思这一早期人学思想及其逻辑演进,对于理解马克思如何实现对近代人学思想的超越和开启当代人学研究范式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验逻辑”是康德的先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验逻辑是研究关于科学知识的逻辑条件的学说,是关于怎样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论学说,它系统地探讨与研究了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结构方面寻找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基础。在科学方法论史上,康德是从近代自然科学到现代自然科学承前启后的人物,其方法论思想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逻辑实证主义”即“逻辑经验主义”系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二十世纪初为维也纳学派所倡导,因其学说的核心是逻辑分析的可证性而得名。该学派的一些观点对现代科学方法论亦有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先验逻…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认识史的各个阶段上,科学和神话总是在互相斗争而又以不同的比例互相联系着。科学和宗教是不可调和的,但两者又难分难解地保持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周易》在神秘的形式中包含有科学的思想因素。本文想就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对与《周易》有密切关系的“取象”“运数”,从方法论上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继承中国思想史上深远的唯物主义传统,对过去毒害中国人民几百年的统治思想--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发展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更重要的是在《周易外传》中,王夫之借用《周易》的体系和思想资料,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周易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哲学著作中辩证法思想的宝库。在《周易外传》中,战斗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4.
天津南开大学马列教学部王春年评介商孝才、李有忠主编的《毛泽东方法论》一书时说,该书从多方位、多角度和不同层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方法论思想,是近几年来毛泽东方法论研究领域中一部有影响的专著。 《毛泽东方法论》一书,从逻辑体系上坚持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毛泽东方法论科学理论体系。该书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是是坚持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的自觉———读张立文教授新著《和合学概论》李光福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周易》文本的逻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个根本性的转变被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周易》文本体例的转换所掩盖。就春秋易学到战国易学的交替而言,《周易》文本逻辑结构的这一次根本转变为易学理论核心从卦到爻的转变铺平了道路,为《周易》解说重心从八卦取象到德义教训的转变提供了直接依据。但是由于其悖逆《周易》文本所导致的无可弥补的先天缺欠,这就导致了关于爻的基本概念系统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形成过程,而关于爻的完备的易学理论也就迟迟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吴章熙 《阴山学刊》2013,(5):42-45,69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 王船山一贯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先后写了六部关于《周易》的著作。借《周易》思想体系以阐发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有《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论述易学发展历史和研究要领的有《周易内传发例》,专门解释“大象”义理和考订名物的有《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和《周易考异》。王船山重视学易,同时也讲占易.他认为学易和占易对于推进人们的认识都有意义。在《周易内传》中,王船山坚持“占学一理”的原则,把占易同学易相提并论,表  相似文献   

19.
《周易》简单性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振武 《齐鲁学刊》2005,1(4):27-31
简单性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国,这个原则由《周易》首次提出,它包含四重涵义:一、复杂是由简单演化而来;二、执简御繁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论;三、真理必须简明易懂;四、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表述人们的思想。由此,可以认识中西方简单性原则的不同特点,以及《周易》简单性原则的主要理论坎陷。  相似文献   

20.
孙熙国  肖雁 《东岳论丛》2002,23(3):73-75
《周易》研究必须走出占筮迷信的误区。《周易》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 ,是古人生活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周易》特别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特别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特别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神道相对立的人道观念和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所见的以《周易》名义出现的许多迷信的内容 ,实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因此 ,在当前的《周易》研究中应坚决克服本末倒置的现象 ,坚决反对一些人直接或间接地热衷于作为《周易》的形式和外衣的占筮或所谓预测功能 ,注意把《周易》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带有的占筮形式和后人的占筮迷信同《周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和科学的内容区别开来 ,注意研究《周易》所包含的古老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信息 ,注意研究《周易》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 ,注意研究《周易》同整个中国文化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 ,注意研究《周易》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