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十分突出,对区域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分裂势力。区域政治主要研究国内地缘政治、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策略、地区政治发展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中央政策与地区差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俄两国都是幅员辽阔的转轨经济国家,两国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巨大,需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以宏观调控.中国区域政策的核心是缩小区域差距这一经济目标,而俄罗斯区域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这一政治目标.因此,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模式是分权模式,而俄罗斯则采取了集权管理模式.两国不同的选择基于基本国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侯玲 《社会工作》2008,(2):59-62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无论从何种层面衡量,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的失衡都是不容乐观的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各地区一直将发展差距主要是指涉地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而忽视了地区之间越来越大的社会差距。本文重点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间的地带性的社会差距,认为要改变当前区域差距失衡严重的状况,政府要改变观念,实现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3):74-80
传统上,我国东西部地区对留学人才的吸引存在着环境吸引力、政策完善度、人才引进成效等方面的差距。随着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东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工作的差距逐渐缩小。以留学人才引进政策为入口,分析西部地区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何以实现跨越发展是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据此,本文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例,通过详尽归纳整合当前三座城市出台的有关留学人才引进政策,结合具体政策的功能性、实践性及成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西部地区留学人才引进工作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6.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丽 《学术交流》2008,(4):98-100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基础、科技人才力量、交通设施、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实基础与优势,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建议采取建立跨行政区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培植壮大优势产业、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整合、统筹规划协调区域重要运输线网设施的布局与衔接等对策,对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整合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骥 《求是学刊》2006,33(1):73-77
东北三省所有制结构相似、产业结构雷同、支柱产业相近,产业投向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众多产业基地,竞争性大于合作性。同时,由于东北三省各自为政,工业领域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所以,今后如何从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角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整合各地发展规划,应当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为重要的一环。针对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特殊性,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东北三省的区域经济整合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这个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国内外经济发展也表明: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资源和各种可流动性生产要素会在经济利益的导向下流向发达地区,缪尔达尔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回流效应”(backwash effect)。这样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单凭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不进行政府的、人为的干预,结果不仅会使区域经济均衡化进程变得缓慢,而且在较长时间内还可能造成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兼顾效率与平等,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防止区际之间差距拉得过大,往往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进行人为的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就是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空间表现。基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程与特征,重点探索了经济发展导向的区域协调理论逻辑与目标设定,从宏观目标、经济体制、空间结构、区域协同、区域政策、生态保护六方面着手,围绕差距缩小、要素畅通、空间集聚、分工合理、协同治理、绿色低碳六大发展目标,提出了经济发展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即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和紧抓区域生态治理,从而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分析,提出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除区位、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外,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以及大都市经济区的形成等因素是导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从区域不平衡到较为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以京津为核心的大都市经济区正在形成。同时,就如何正确看待天津滨海新区的地位、作用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差距扩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的错误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加以细致实证分析,对一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本文认为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多因素中,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驱使下新形成的有悖于市场体制规则的制度和政策,政府对市场缺失和市场扭曲采取的不作为态度,对资本节制和劳动保护的不足,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军事、经济、儒家思想及政治结构和中国历来的保守思想综合促成的.从最初看,锁国政策是为了防止倭寇并保护自身经济的发展,从军事上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也给予了清朝统治者进行锁国政策的必要经济基础,在儒家文化以及历来的保守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认为清朝天下为大,一切文明都不如清朝.正是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导致当列强入侵时他们才知晓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但为时已晚.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它限制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它隔绝了中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使得中国与西洋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成为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从过去的历史当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现代城市,不仅要发挥工业集聚的效用,而且要担负起新技术开发的重任,以此带动区域技术水平结构的更新和进步,促进区域乃至一国经济的振兴。因此,提高对技术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城市技术开发的中心作用和服务功能,在政策上加以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技术开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所谓技术开发,简言之就是采用现代化技术来代替落后技术的过程,可见,其实质是一种创新的活动。技术开发可以分为独创性技术开发、综合型技术开发、军转民的技术开发、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中央自1999年开始实施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政策的执行结果似乎没能有效遏制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石及核心,区域企业的生产率变动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从企业发展微观视角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区域之间共性可控因素可以归结出区域企业异质性,而通过资本来源与流动、集聚程度、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可以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的29年,特点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从1978年至1991年的13年,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经营方式多样化和生活资料的快速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三是1992年至2006年的15年,特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样化和城乡与城市居民生活资料占有差距的快速扩大化。新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经历了一个由旧中国收入水平极低、分配极不平等通过革命手段达到过度平均,然后又由这种过度平均通过改革走向拉开收入差距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收入的平均程度主要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积累与消费关系变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研究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越大、城市化经济特征越明显的地区越有利于吸引制造业企业的迁入;同时,通过引入区域政策变量,我们发现,区域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有限且整体效果不显著,政府补贴尚无法弥补企业定位在大市场区所获得的集聚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地区经济差距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艾玉 《浙江学刊》2000,21(2):10-15
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现象及其原 因进行了分析。文章将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紊主要归结为三大类,即人力资本因素、结构因素与 政策因素。‘利用1994年中国分省统计资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发现结构因素与政策因素对地 区经济差距的扩大起主要作用,而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程度之分,即区域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分工越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程度越小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越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也就越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互制性、动态性、层次性与量化区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是数字贸易领域中寻求贸易自由与国家规制动态平衡的集中体现,大多散见于各双边、区域贸易协定及数字经济协定。这些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普遍参考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例外规则的设置模式、规范表达与功能定位,但在类型和规范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区域贸易协定规定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适用情形及认定,存在扩张趋向。目前中国已缔结条约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与《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新规则中的同类条款相比存在差距。中国应妥善应对区域和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更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工作计划”,充分利用例外规则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的空间,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传统的创新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国家创新政策相比,区域创新政策更加灵活,更适合依据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因而更适于应对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日本正由更多依赖国家创新,向依靠区域创新和构建创新体系转变。日本通过完善包括知识集聚示范区在内的区域创新模式、政策工具,以及合理分配在多重治理结构下区域创新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实现了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缩小了与全球技术创新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日本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