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享经济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已成为政府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需不匹配、协同治理主体间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借鉴共享经济中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式,并基于SFIC模型尝试构建一个共享经济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协同治理框架。在这一治理框架下,政府可以采取转变治理理念、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拓展多主体治理联动共享机制,以及强化协调和监督机制等策略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既有成员国问合作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也有地缘政治的利益驱动;既有成员国维护能源安全和发展经济的向心力,也存在着控制、干扰、甚至是分化的阴霾。其性质应当与一般区域性政府间组织无异,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该俱乐部组建文件或基本法律依据应当称为《章程》而非政府间协议的任何名称,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该章程得以成立或有效的法律依据问题;二是该章程的内容,即该俱乐部的基本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肩负重任,当前形势下继续深化该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成员国的自身境况和实力存在着较大差别,以及成员国间相互接壤的地缘政治现实,使得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在不同层面上加以协调,化竞争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步骤,亟需在项目融资、金融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能源、交通等优先领域的合作步伐,为我国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寻得新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成立于1960年,主要任务是协调和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强调和非成员目的经济合作。该组织的成员国有美、英、法、联邦德国等国。1974年该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个研讨成员国教育的会议。会议发表了一个报告《教师的政策》(Teacher  相似文献   

5.
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作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推动社会组织和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核心在于合作主体间未形成利益共享格局.研究B街道公益创投个案,发现合作主体间存在着理念上"不同频、微冲突",行动上"不合作、难合作",以及制度上"不发展、难发展"等问题.要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局面,则需要从理念、主体行动及政策支持等三个维度来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不存在专门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解决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争端解决程序并非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佳选择,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未规定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的具体实施机制。面对南海争端的新近特点,当事方有必要在未来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中,从基本文件、组织机构、管辖范围、工作和决策程序、适用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等方面,作出法律框架上的安排,建立一种南海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该机制在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晓莉  缪金盟 《国际论坛》2011,(6):34-40,78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成立以来对推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发布的许多报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国际气候谈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直接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重要国际气候法律文件的制定。在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任务艰巨的形势下,IPCC需要对自身暴露出的一些局限进行改革,才能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水治理立法存在立法欠缺和规范冲突两个不足,建议重塑立法理念、加强立法协调,制定综合性的《流域管理法》和《长江法》《黄河法》等专门法律,出台《节水条例》等法规和规章.针对监管体制不顺、联合执法程序缺失、长效协作机制匮乏等监管制度问题,建议衔接河长制、湖长制与法定监管机构的职责,开展流域水综合执法机构试点,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巡查等法律机制,加强区域和部门间执法协作,形成执法合力.针对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资格受限等司法制度问题,建议健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范围和程序,统一水治理司法尺度,放宽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限制,建立社会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研究建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态环境标准的同时,需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才会被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生态环境标准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产生多重影响,为深入理解这一现象,以卢曼的系统沟通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阐释由生态环境标准引起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过程,发挥法律系统相较于其他社会子系统“观察之观察”的优势。目前,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存在生态环境标准适用的矛盾与空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足或过度赔偿,欠缺环境公共利益与其他公共利益综合考量,过于依赖虚拟治理成本计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划定纳入“国家规定”之生态环境标准的边界及其划分标准,以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程序和实体规则,在生态环境标准的司法适用中促进“事实”与价值的有机融合,平衡多种价值冲突;改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及其司法适用的方法和流程,同时适时更新质量较高的生态环境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尊重成员国的多样性和实现欧盟治理的统一性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欧盟发展了一种名为"开放协调机制"的新治理模式。作为一种介于政府间合作与超国家治理之间的新治理模式,开放协调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它不是一个立法决策机制,而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进程灵活的软法治理机制。作为一种新近提出的治理模式,开放协调机制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其所适用的政策领域相对有限,但是其对欧盟多层治理体制的潜在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