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民 《职业》2011,(33):149-150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上。但作为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技工学校的教材建设却难以跟上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近些年,有关部门与单位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技工学校的教材,但难以自成体系,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对技工学校如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提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卢站桥 《职业》2016,(35):20-21
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并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职业教育要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在积极面向市场、优化专业设置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同时拥有高素质.因此,中职学生培养中要创新育人理念,注重德育工作和文化建设,打造"德技双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优秀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摆在职业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各个职业学校更是积极地探索校企合作途径,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地付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堂祥 《职业》2023,(3):8-11
高技能人才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中职学校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黔江区民族职教中心为例,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促进武陵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所起的作用,以期打造武陵山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提供样板,为同类型地区的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鑫鑫  韩菁华 《职业》2008,(11):71-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缓解人才紧缺的状况,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级技工培训,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极其短缺,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加快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级技工学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为此,加强高级技工教材建设、加大教材开发力度、提高教材质置是高级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徐庆华 《职业》2016,(16):32-33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培养一大批适应亭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社局始终坚持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战略,尊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努力壮大亭湖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充分激发亭湖区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8.
梁东晓 《职业》2007,(15):79-80
当前,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已影响到我国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新的形势给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合于全日制、成班制、以学校为主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已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高小霞 《职业》2017,(18):7-9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珠海市技师学院的办学传统,2013年学院成为了广东省人社厅首批"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学校,近年来学院坚定不移地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融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素养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为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做好现代产业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吴帅 《职业》2023,(1):18-20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的出台,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我国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擘画了新蓝图.  相似文献   

11.
一、技能人才现状 1.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向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转移,高技能人才对加快产业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全国各地纷纷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成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把技工院校确立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冯菁菁 《职业》2017,(4):48-49
2011年,人社部与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从2011年到2020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各地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在全国建设了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壮大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霍卫卫 《职业》2011,(29):81-8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大力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加快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造就一支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钱琴梅 《职业》2017,(8):45-46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性,并集中体现了人才目标定位和教育思想观念.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笔者学校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列为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之一.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企业和岗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典型工作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了符合嘉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且适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已影响到我国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新的形势给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合于全日制、成班制、以学校为主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已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境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5,(7):8-10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首次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规划,体现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劳动保障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突破性的探索,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刘康.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7,(12)
近日,为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视频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已与学校合作的国内126家优势企业亟需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层次的要求,五四一技工学校就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了《关于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薛泽和 《职业》2017,(27):62-63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实用型人才,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高地,已成为职教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高地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