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朝辉 《天府新论》2007,(5):136-139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其文艺批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影响了中国一代最早的无产阶级文艺家,是当时中国革命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他的某些理论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冯雪峰,不仅提高了冯雪峰的马克思文艺理论水平,也为他提供了现实主义理论建设上的思路和方法,这在冯雪峰的文艺革命功利观和现实主义批评中得以鲜明体现。同时冯雪峰对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接受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冯雪峰对普列汉诺夫的理论理解与运用上呈现出实用主义的特点,由于盲目跟随时代潮流,对普列汉诺夫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 ,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论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成为普列汉诺夫开展文艺批评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 ,就成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郝保英  郝瑞斌 《理论界》2009,(2):112-113
针对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潮,普列汉诺夫极为巧妙地从原始宗教入手,从根源上揭示了宗教思潮理论的内在荒谬性.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包括万物有灵论及其产生的根源;万物有灵论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阚小琴 《阴山学刊》2002,15(6):14-16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学思想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从中体现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特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初见端倪的社会心理学说;对鉴赏者的关注等.而开展文艺批评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斗争尖锐复杂。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革命文艺理论家把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著作译成中文,传播了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对分清当时文坛上的理论是非起了积极作用。当时胡秋原在收集、整理、介绍普列汉诺夫艺术理论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是应当肯定的。但是由于他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未能正确理解和完全接受‘普列汉诺夫的思想。他忽视文艺的阶级性,有“艺术至上”的倾向。在文  相似文献   

6.
尽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踞主导及核心地位已半个多世纪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批评准则,被运用于文艺批评领域。可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及观念现代化思潮的迅进,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见解不一,论述各异的文艺批评理论;针对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发表了一些“新论”.这些“新论”中,有许多观点及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坚持和发展,是借鉴、引进先进的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合理因素“借他人之火”“煮我们的食物”,对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及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文艺批评观点及论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是世界著名的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研究文艺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第一个把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是任国桢。他翻译了瓦勒夫松写的一篇题为《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的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普列汉诺夫运用唯物史观研究  相似文献   

8.
柯汉琳 《学术研究》2007,3(2):118-123
文艺批评在马克思的全部工作中只占一小部分,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批评散见于他卷帙浩繁的政论文、科学著作和书信中,他以哲学家、社会学家、革命家和美学家等多种理论眼光审视文艺,相成了博大精深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仅奠定了唯物主义美学体系的基础,而且把他的美学原则运用于文艺批评。他对于文艺批评的使命、目的、态度和方法等都有自己的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亟须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使之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一下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文艺批评的主张,或当不无裨益。(一)坦率的批评车尔尼雪夫斯基十分重视文艺批评。在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别林斯基曾经以其科学的、战斗的文艺批评在俄国文坛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但是,一八四八年以后,俄国政治上的反动愈益加强,到了五、六十年代,别林斯基批判过的“为艺术而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期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艺观的形成和文学创作上,他们都受到了19世纪末欧洲以唯美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思潮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新浪漫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孙豹隐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小平同志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对文艺批评的论述,则是他对文艺总体构想和论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他们也是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所阐明的。他们对欧洲的文艺史不仅相当熟悉,而且有深湛的研究。他们评价过的作家作品,几乎构成全部欧洲文艺发展史。他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内容之深广,实际经验之丰富,在中外文艺批评史中是罕见的。他们的卓有成效的文艺批评实践,开辟了人类文艺批评史的崭新阶段。在他们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中,贯穿一个基本思  相似文献   

13.
何轩 《云梦学刊》2009,30(3):121-123
熊元义对中国悲剧精神抗争之光的理论发现和运用,铸造了他的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为在批评实践中对文艺与社会,文艺与作家,文艺与人物形象,文艺与读者等四种关系中的主体精神的强调.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文艺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知识分子进行管理、对文艺思想进行建构的背景下形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文艺批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确定了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文艺批评中的独尊地位。对于延安美术界,意识形态批评模式的形成经历了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马蒂斯之争”、对暴露黑暗思潮的批判、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整风后的美术意识形态批评五个重要过程。延安美术的意识形态批评依然可视为文艺批评,却蕴涵了政治批判。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艺批评作为电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蓬勃发展的电视文艺实践、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以及错综复杂的大众艺术格局,亟须强化功能价值,建构与当下大众文化特别是电视文化生态相适应的批评理论体系。我国的电视文艺批评理论主要围绕电视文艺文本批评、主体批评、受众批评、文化批评这四个范畴展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共同在批评立场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对话杜书瀛毛峰杜书瀛(以下简称杜):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在西方诗学和西方批评的大量引进下,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思路,实现了中国当代诗学和文艺批评与国际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某种程度的...  相似文献   

17.
格·瓦·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俄国的杰出的哲学家、美学思想家。同时,也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从一八八三年开始著述活动,到他下世,前后共达三十五年。他著述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哲学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美学、文艺理论、文艺思想史以及他那个时代的俄国及西欧文艺思潮等方面的大量论著。列宁以1903年为界,把普列汉诺夫的著述活动划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他硕果累累光辉灿烂的时期,而从二十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他政治思想上走下坡路的时期。列宁的这个区分,也只是就大体而言,不是一刀切。事实也是这样,在他前一阶段的论著里就露出了某些不健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端倪,而在后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在重大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彻底解决,不但影响文艺批评界的团结,而且阻碍当代文艺批评的深化。王元骧与王先霈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虚无存在观与粗鄙存在观的对立在文艺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的这些分歧从根本上说是理论不彻底的产物。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重大文艺理论的分歧,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持文艺批评的锋芒,甚至还会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孟庆澍 《中州学刊》2003,2(3):82-87
在文学理念上 ,胡秋原历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者。如果从原始史料出发 ,认真辨析其“文艺自由论”在理论指向性、文艺阶级性、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等多个命题中的复杂内涵 ,可以发现胡秋原理论中鲜明的普列汉诺夫色彩 ,他与 2 0世纪 30年代真正自由主义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五四以来现代新文艺批评,尤其是现代小说批评的开创者:建国后,他担负了新中国繁忙的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仍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荐和评介优秀的作家作品,提携和奖掖文学新人.茅盾建国以后关于当代文艺的评论,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理论知识渊博、创作经验丰富的特色,具有思想深刻,艺术见解精辟、富于独创性的特点,表现了高尚、纯正的文品和人品.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今天的人们去读茅盾的当代文艺评论,难免不感到它有某种思想、理论上的局限,和特定历史时代、思潮的影响,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当代文艺批评史上很有思想艺术光彩的论著,是茅盾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理论财富,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