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莫兰迪是一位天才的意大利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纯美,尤其是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更具有代表性,画中的沉稳、寂静、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本文把莫兰迪静物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来对莫兰迪的生活、艺术状态、绘画风格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对莫兰迪绘画的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3.
莫兰迪是一位天才的意大利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纯美,尤其是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更具有代表性,画中的沉稳、寂静、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本文把莫兰迪静物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来对莫兰迪的生活、艺术状态、绘画风格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对莫兰迪绘画的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术史特别是西方美术史在印象派之后,由于对绘画自身独立性的强调,题材的意义被大大地削弱了。但这并不等于说,题材对一个画家来说毫无意义了。但为什么有些画家或几乎只画风景,或几乎只画人物呢?更为典型的是莫兰迪,  相似文献   

5.
乔尔乔·莫兰迪是20世纪欧州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直到现在其作品在我国仍然受到众多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莫兰迪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作品独特风格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同东方精神和襌意不谋而和是莫兰迪作品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20世纪,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混乱统辖着艺术。意大利画家乔尔乔·莫兰迪以他特有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含蓄,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解读莫兰迪的绘画作品,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及创作意图,我们或许能收获一些启发和对艺术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张丹雅 《新少年》2013,(Z1):50-51
1在水果王国里,有一个叫弗瑞德的香蕉,他正沿着海岸悠闲地散步。弗瑞德享受着海边吹来的凉爽海风。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最好的朋友,一个叫兰迪的苹果正尾随而来。兰迪玩儿恶作剧简直是无人能及,伙伴们几乎都吃过他的苦头。当弗瑞德正在细心观察一些贝壳的时候,兰迪穿上了他巨大的海象服装,朝弗瑞德  相似文献   

8.
走进本期对话的两位嘉宾,一位是艺术理论学者,一位是国画家。他们就中国画在今天嚼临怎样的困境?进行了一场对话。画家向我们展现了他的创作历程以及所遇到的困惑,而每次困惑都引起了创作思路的改变和新画风的呈现。事实上,他的困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样发生在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中国画家身上,这就是“追求现代性”的困惑,而理论家则从学理上论证了创新的必要性,并回顾历史,指出了体制变革的几次革命性时刻,说明传统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穷人富马     
《人生与伴侣》2013,(12):40-40
朋友说,我们知道的一位画家发达了,标志性的事件是,他花了580万元买了一匹赛马。光听名字就很吓人,是西班牙的什么什么品种。而且这马只是养来玩的。你想想,买一匹赛马,还得搞一个马厩,雇一名马夫。这可不像买个车停在车库里。  相似文献   

10.
如今50多岁的人,大都听说过田家英的名字。因为他是毛泽东的秘书;因为他在“文革”中发布“5.16”通知后的一个星期突然去世;因为他的名字总是和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中国当代的领袖人物紧密相连……田家英的子女们的回忆,使我们对那个时代以及那种追求,有了一番别样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11,(17):68-70
马鸿增:聂危谷是一个很有激情,而且是激情喷涌式的画家。而且他不追求一种愉悦,他更多地面对人生命题,他所谓的终极理想。他的语言是将西方后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语言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我觉得这种尝试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曾自  曾立 《社区》2005,(24):47-49
如今50多岁的人,大都听说过田家英的名字。因为他是毛泽东的秘书;因为他在发布“5·16”通知后的一个星期突然去世,成为“文化大革命”最早的殉难者;因为他的名字总是和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中国当代的领袖人物紧密相连……田家英子女们的回忆,使我们对那个时代、以其那种追求,有了一番别样的滋味  相似文献   

13.
王蕊 《南都学坛》2000,20(2):117-118
马蒂斯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绘画大师 ,他不以一种服从的方式模仿自然 ,而是解释自然 ,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他狂热地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以一个个独创性来充实自己艺术生命。他提示着我们在教学中 ,要调动学生创造因素。使学生能在这种美术教育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10):6-7
在丹东市九连城镇中心小学,我们见到了孔庆山老师。这位稳重的青年人,看上去极其普通,可是20年前,他的名字却传遍了四面八方。为什么呢?让我们回到难忘的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5.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高更晚年用其全部精力创作了他自认是遗作的油画巨制《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幅画是综合了画家在塔希堤岛感受到的原始而纯朴的人生观而画出来的。在高更之前或之后,这个带着三个问号的哲学命题都是许多哲人和艺术家为之思索和探究的奥秒。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懈地探索着人的自身即人的主观世界,这种探索将是无穷尽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艺术作品之间,是能够沟通的。前者靠语言、情感、思想,后者有赖于审美欣赏和艺术评论。但在沟通的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我和…  相似文献   

16.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颤微微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面对纷纭的现代社会,我执意用画笔去说我想说的话。过滤心情,期候宁静,在商业气息十足的文化夹缝中寻求一方相对纯洁的乐土。——陈孟昕手记6月的一个阴雨天,记者终于有缘拜访了陈孟昕教授——一位正展现着独特绘画才能的青年画家。经过一个下午的交谈,我们不禁暗自庆幸没有与他失之交臂。此前,这个名字已在耳边萦绕了许久,不止一位朋友催促我们:一定要采访陈孟昕,因为他的画、他的人都是很值得一写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一个小城里有个名叫富兰迪·阿姆斯的邮差,他在邮局里专门处理那些因为地址写错或字迹模糊而无法投递的死信,他是大家公认的处理死信的能手,不管什么样难以投递的信件他几乎都能送到。  相似文献   

19.
顺着画家张景虹的足迹,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理想和艺术上的追求……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先生就致力于大型军事题材的创作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脆弱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嘛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