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今天的自然科学家,不论自己愿意与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考察理论的一般结论一样,每个研究理论问题的人,也同样不可抗拒地被迫研究自然科学的成果。——恩格斯(一) 一个十分简单,但却引人深思的统计表摆在我们的面前——看了上面这个统计表,至少启发我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人的知识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象人体有合理的生理结构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一样,每个人的知识也应有自己的结构,这个结构愈合理就愈有益于科学研究工作。人的生理结构是长期历史过程的产物,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则具有主观选择性,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演化大势是由历史理论逐渐向史学理论过渡。其变迁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西方史学理论的引进。同时,中国学者也一直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思考。这些创获,记录着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前进的真实足迹。今后,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多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气息:首届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方雁 《学术界》2004,(1):54-63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融和结合 ,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是 ,一方面是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另一方面 ,历史潮流在奔腾向前中又会遇到艰难险阻 ,历经迂回曲折。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这两科 ,这两界 ,要交流 ,要并重 ,要共同发展 ,要互相渗透和相互结合 ,这是必然的过程 ,又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龚育之 ,“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科学中国人》2 0 0 3.1 1 )———题记2 0 0 3年 1 2月 2 6至 2 7日 ,由清华大学文科处倡议并组织的“大学文科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欧阳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刘…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发起的“青年史学工作者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京、沪、穗等地的史学及自然科学的青年工作者约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史学研究的现状要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面临对目前史学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梁启超语)。大量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史学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引进中国。在这些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形成了一股新的史学思潮,猛烈冲击着旧的传统史学。在新史学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史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是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理论结晶,它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化和深化,因而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对史学研究将会带来越来越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系统论与史学选题 解放以来,史学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干扰,在史学战线上,同样出现了把历史唯物主义教条化的情况。史学选题集中于政治、特别是农民战争史方面。以近代史为例,有关太平天国的  相似文献   

7.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日两国史学的“同中之异”,有助于史学理论、史学史以及一般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的发展呼唤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官方修史是东方史学区别于西方史学的最明显特征,日本官修史未达到中国官方修史的成熟、丰富及连续不断,却具有修史主体不限于天皇朝廷名义的特点。日本的历史理念,具有不认可政权鼎革、较早形成一种“国家意识”,以及将天皇血统绝对化的“神皇正统”论等等思想,这对日本史学发展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柯文的三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为主 ,试图从历史本体论、“理论框架”、历史学家的作用及“局外性”等几方面简要探讨柯文的史学思想。柯文的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三部著作便分别代表了其史学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柯文最初较多地接受了美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但到后来其著作中更多的显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历史是不可认知的 ,过去发生的历史虽然存在 ,但它已很难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认识 ,作为撰述的历史根本不同于实际发生的历史。柯文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终极目标 ,他极力反对历史研究中总括一切的历史框架 ,认为理论框架是一种“必需的坏事” ,无之固然不可 ,有之势必遭殃。柯文强调历史学家的主动作用 ,认为历史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历史 ,但是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局限却使得历史学家无法提供“原原本本的历史” ,只能提供“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柯文对于历史学家“局外性”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强调其负面作用走向肯定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张玉翠 《河北学刊》2023,(6):218-224
以往关于司马迁历史观的研究,大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司马迁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认识,有混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偏差;二是存在扩大历史观概念内涵的倾向,把本不属于历史观范畴的问题也纳入历史观的讨论中。以上问题的存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研究学理性思考的忽视,因此,对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辨析和概念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作出更为全面、准确、恰当的总结和评价。以此为基础,可将司马迁的历史观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综其终始”通古今,历史具有联系性;经济活动影响社会发展;“无成势,无常形”,历史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走向进步的;“物盛则衰,时极而转”,历史是一个不断盛衰转变的过程;历史趋势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现代思想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治史方法的熏陶,傅斯年一生致力于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历史学,试图“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为了追求“纯粹客观”的历史学,他极力排斥主观,消灭自我,把历史学严格地限定在史料学范围之内。他还以史语所为大本营,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贯彻和传播其治史旨趣的专家学者,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追求“科学”、“客观”的史学为目的,以整理、收集和考订史料为其内容,以“求真”和“务实”为其风格,具有强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集团。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学化做出的种种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历史学自然科学化,他的失误也恰恰在于唯自然科学是尊,用纯粹自然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历史学。  相似文献   

11.
从近代以来“科学”一词的翻译和引进及其与史学相联系的过程来看,科学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具体规范,人们认为“史学是科学”只是希望以科学的方法规范史学研究,以期达到理想的境界。然在究竟使用何种科学方法,如何使用科学方法等方面则差别很大。反对者则试图以人文弥补科学的不足,虽然科学和人文精神在史学研究中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由于认识论的滞后,学者们在“史学是不是科学”问题上纠缠许久。中间虽然有新人文学派的补偏救弊,但始终没有从认识论上加以解决,这也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论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当然,各派建立科学史学的实践,仍然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国史学界多注意历史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史学理论即关于历史学本身的理论的研究,致使我国的史学理论研究长期是一个空白。这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把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相混淆,甚至以历史理论来代替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就是“史学理论”在许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已成为一种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史学理论”内含的认识,影响了我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加大了我们与国际史学理论界的差距。新时期以来学术空气的活跃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带来了史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编辑部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史学理论》将于1987年3月问世。该刊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探讨研究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翻译有关新作,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方面的著作。辟有“论文”、“探索与讨论”、“历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新方法运用实例”、“国外史学理论流派”、“海外专稿”、“综述”、“书评”、“专访”、“信息之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史学走向现代的进程中,自然科学方法入史的命运几经沉浮.环境史学是以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为鹄的的新史学,从治史理念到研究内容,再到研究方法,均不啻为世纪之交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同时,环境史学的兴起为自然科学方法名正言顺地入史提供了可能.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由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决定,自然科学方法入史在存在可能的同时又存在限度.  相似文献   

15.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教学实践中的“史学概论”不是一门严格的学科,必须由“史学学”取代;“史学学”是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学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中观理论”,它比“史学概论”更为科学;创建“史学学”既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长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必然结果;科学的“史学学”应包括两大部分、七大块共10章内容,并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这样的“史学学”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而“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可见,自然科学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革命导师都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把它视为一种革命的力量,能够深刻地影响和变革人类历史的进程。相应地,在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中,经典作家都十分注意从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中,进一步揭示出哲学唯物主义原理,并把它“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2页)这正是因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应当说,近代自然科学对于这种证明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而且日益增加的资料”(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53页)。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马克思曾把自然科学誉为“抽象地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先锋,是战胜一切宗教迷信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完全禁锢在神学之中,沦为教会的恭顺的奴婢,而真正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存在的权利。众所周知,西班牙的医生塞尔维,就是为争取自然科学存在的权利而英勇献身的。他首先提出了血液小循环的学说,认为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所谓中膈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他并且指出,血液是在肺血管内经过“加工”,得到澄清。他的这个科学的学说,当然是违背宗教的教义的。因为在公元325年举行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上,规定圣子、圣父、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我国的史学工作遭到“四人帮”空前的蹂躏和破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理论受到肆无忌惮的篡改和践踏。“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利用他们攫取的那部分职权,控制舆论,垄断史学。他们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别有用心地吹“女皇”、批“宰相”、批“代理宰相”、批“现代大儒”,把历史科学变成了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影射史学是一种在政治上极端反动,理论上极端荒谬的反动史学,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几个基本问题为线索,对现代西方历史认识论研究状况作初步的分析,着重讨论当代哲学解释学的历史理解论,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历史认识论提供必要的理论视界,拓宽研究问题的思维空间。 一、历史认识的对象与任务 现代西方历史认识论是在批判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其领域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实证主义风靡一时。受这种思潮的影响,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一样精确的科学,研究者在研究历史过程中应该遵循史料第一的原则,让史实自身说话,不妄加猜测、不安作褒贬、不随意概括。正如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所言,“对可靠资料的批评考证,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观的叙述,所有这些应结合起来,目的是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面对这种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罗伊森、狄尔泰、文德尔斑、李凯尔特等人权力强调历史学的特殊性,试图在自然科学与历史学等人文科学之间划清界线,以抵御实证主义的侵蚀。他们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上就是不同的:自然事实是外在的,没有内在精神;历史事实则不仅有“外表”,还有“内心”。因此,自然科学是从外部去认识对象,而历史学则主要是从内部去体验、理解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