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人老龄化社会,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四二一”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照料正受到严峻挑战,养老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几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探索了一条既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又能开辟社区就业的新空间;既无离家之苦、又有托老之乐的养老模式,使海曙区65个社区600多名80岁以上的高龄的困难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而机构养老又存在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弊端.无法满足多数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融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而中国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家庭结构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变化等使传统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提出通过社区建设为传统居家养老提供相关社会支持,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有效支持,更好解决居家养老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这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妻生有一个孩子的三口之家)趋势化明显的大背景下,单纯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已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因此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正快速进人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正不断受到冲击,而机构养老模式又存在覆盖面窄、封闭性较强等限制,因此,社区养老模式作为机构养老的补充,其出现与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其中,社区照料由于能够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生活环境中享受便捷、专业的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而受到老年人和家庭成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养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居家养老是人们特别青睐的养老方式,如何进一步完善服务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工作,使老年人真正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保障,是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探索的主要方面之一。南宁市和宁波市的很多社区纷纷探索出了一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社区“结亲认养,包户服务”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挑战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实践和推广。广州市自2005年开始进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论文以广州S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为个案,研究社会居家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贺晓风 《老年人》2009,(7):46-46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传统的应对之策是家庭养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以及持续几十年实行计划生育导致的“421”家庭结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如何养老才能使辛苦工作几十年的老年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愉快地安度晚年,又不致过多拖累中青年人,让社会变得团结又和谐呢?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幸福坊”社会工作室旨在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模式,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社会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3名,均具有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工作室成员“分工不分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地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街道辖区3个社区的老龄工作者都是工作室的联络员,负责老年人信息、资料、需求的收集以及情况的反馈,协助社会工作室做好工作,做到“社室联动,服务到位”。  相似文献   

11.
王盛  白雨晨 《科学发展》2014,(3):101-11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如何养老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家庭结构和人口政策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而社区养老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引起广泛的关注,集中建设的专业化老年社区能更好地行使社区的养老职能,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构建和发展社区养老模式,须统筹协调,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注重社区养老产品的差别化,拓宽养老目标群体的覆盖面;强化专业培训,实行养老服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引用社会多种资源,完善社区助老服务设施;开发拓展,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海曙区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区社会工作协会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抓手的“社区、社团、社会工作者”三社互动和“社会工作者、专业义工”两工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运作、社会工作者引领、各方参与”的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老有所养"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的变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濒临瓦解,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型养老模式亟需建立。本研究以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为背景,从养老模式的选择需求出发,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适应性,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家养老模式正悄然在上海、大连等地兴起,有人称之为“具有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那么,何谓“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问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家庭结构少子高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养老成本的不断攀升,居家养老方式将逐渐成为养老市场的主流。而考察近年来居家养老的发展状况,用“喜忧参半”这个词来形容比较恰如其分。在人口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完善居家养老体制、解决居民养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有的养老模式与老年人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照料老年人的时间越来越少。此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更加弱化家庭的养老功能。而国内外公认的社区养老弥补了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借鉴国外社区养老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找到合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区养老与社区老年照顾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单位福利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也就是单位福利养老渗透在家庭养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区家庭养老护理的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这是新时期老龄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的方式,更科学、更规划地做好社区家庭养老护理工作,最近无锡市就“社区家庭养老护理”专题开展了调研。我们采取了上下配合、点面结合的办法。调研的方式:一是由各地区各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居委,组织老年人一人一表问卷调查,由社区居委会统计,市老工办汇总;二是各地分别召开由老年人代表、家属代表和老年人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要求。调研工作涉及到12个社区居委,被调查的老年人达5376人,有效问卷3911份。通过汇总分析,我们对社区家庭老年人养老护理的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转型,在这场全面而又系统的变革中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家庭养老功能的转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及家庭小型化的压力下,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并构成大社会问题。就养老模式的选择问题不同学者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中国强调家庭血缘关系的传统养老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的少子高龄化以及现代社会家庭观念的多元化,共同决定了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提出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养老安老模式,并针对养老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