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道德哲学的高度,从哲学和道德社会史、中国社会史和医学社会史等视角,在全面系统回顾西方国家伦理学史和西方国家个人主义生命伦理学典范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结构性转型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宏观社会处境下,历史分析中国道德哲学和儒释道生命伦理学的思想传统与面临的挑战,重点是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生命伦理学实践,首次明确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结构主义伦理学和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理论视角和伦理流派,并阐述结构主义伦理学与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体系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范围内容、基本特点和结构性成因,尤其是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涵义。同时简要讨论中国现阶段"以群体和行业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伦理学体系和道德文化。最后,文章依据结构主义伦理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中国医学职业精神建设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及其人文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命伦理学虽然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生命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其引起的价值冲突与规范冲突等使这个兴起不到半个世纪的学科备受关注.而由这门新学科所带来的诸如生与死的精确定义、生殖方式的改变、基因枝术的负面效应、生物技术的商用价值等理论困惑也成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课题.对生命问题的人文关注,也引起了伦理学理论的一系列转向. 相似文献
4.
生命伦理学及其哲学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使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因。生命伦理学并不在于为具体的问题提供标准的答案,或者提供判断、评价善恶的绝对标准。生命伦理学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只能是对这种标准的哲学思考。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内涵出发,在对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哲学反思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了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前沿问题的对策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①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生命伦理学对东西方道德文化传统资源存在着双重的误读,在引进和应用西方理论资源时,没有注意到它们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背景的复杂关系,轻率地建构评价和指导体系并以此来影响政策制定和科学实践;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已经变成了箴言式的、支离破碎的道德训条,被随意整合进当代生命伦理学规范体系之中,没有机会与外来的生命伦理信条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隔阂的状态必然导致伦理认知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错乱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怡然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只有实现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呼唤。现代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是一对处于共构状态下的矛盾,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有机互动,从而实现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动态平衡过程,促进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
中国生命伦理学在历史语境、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三个方面产生了如何说中国话的问题。对问题症候进行分析表明:寻求语境突围,达成基本共识,应对中国现代性,是当前中国生命伦理学面临的最为紧要的问题。语境突围是全部问题的关键。共识难题和现代性难题是实现语境突围必须回应的两大挑战。运用伦理分层方法,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通过界定大小语境,求解共识难题;通过确立程序伦理优先于实质伦理的分层原则,求解现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9.
10.
在现代伦理的视野中,现代生物医学将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对人的生命现象的研究与操纵,正在动摇和改变着人类的自然进程和传统的医学职业行为方式。在这样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面前,人类忽视和慢待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生命(医学)道德问题,一方面伦理学的研究会因缺乏时代性而失去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一片广阔天空,现代伦理的价值和作用就无从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也会因为缺少道德辩护和伦理力量而偏离合理的发展方向,因道德因素缺失所导致的过大负面效应会强烈地削弱医学科学技术以新的方式履行捍卫人类健康、保护人类生命责… 相似文献
11.
能力是判断知情同意合法性与合伦理性的"守门"概念。传统语境下的一般行为能力模式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割裂了一般与具体的辩证关系,用可能性取代必然性,在实践中产生伦理困境。风险决策能力以动态的方式考察能力,并将决策可能产生的风险作为判断决策者能力的重要依据,既尊重个体自主,又维护决策者的福利。对于最小限度能力标准与决策能力标准的质疑,风险决策能力标准从能力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决策与风险的关系作出回应。在生命伦理实践中,判断决策者是否具有知情同意能力,需要决策者的沟通能力、理解信息能力、评估与选择能力有机结合,更需要依赖于判断者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生命伦理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伦理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我国,学术界也对生命伦理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杨通进主要论述了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异同.他提出,应用伦理学并不是传统的伦理学原理和原则的简单应用,它虽然要借助道德哲学和描述伦理学的相关成果与研究方法,但它不能代替道德哲学和职业伦理学,而只能是一种新伦理学.韩立新则通过对生命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的本质与价值倾向的比较,指出用自由主义来概括应用伦理学本质的局限性,认为这样概括将不可避免地把环境伦理学排除出去,因为环境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相反,它挑战的是自由主义.肖巍则探讨了目前处于学术前沿的流行病问题,她从伦理道德角度考察了流行病的产生与持续、预防与消除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责任,对全社会在面临流行病危机时所应采取的人伦关系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道德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中国一项日益突显的重大社会事实,宗族复兴吸引着诸多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化、城市化与全球化等新社会情境当中,宗族不再是同质化和统一性的实体,而是由大量纷繁的边界跨越与流动所建构的共同体,应当尝试引入"想象社群"的观点,来与"宗族复兴"的议题相结合,从而推动宗族研究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它的主要特征是人类道德对象从人与社会领域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它的基本问题是: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从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确保人类对自然的持续利用。中国环境伦理学从介绍西方环境伦理学起步。现在要在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中国哲学和思维方式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立自己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模式、概念框架和话语体系,以超越西方环境伦理学,通过不同学派的理论整合,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使它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6.
道德地位是生命伦理学领域的重要范畴,是人类道德觉醒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诉求。它遭遇了“概念无用论”和“分层不合理”两种观点的挑战,为此必须澄清诸种理论进路。经典的道德地位进路主张人类属性具有规范意义或道德相关性,人的道德地位植根于其内在价值,但遭受自然主义谬误和非必然性的诘难。能力进路修正和拓展了人类属性观点,融入动物属性特质,细分为理性能力和感知能力两种情形;但以感知能力否定给予胎儿道德关怀,以理性能力拒绝赋予脑损伤者等以道德地位,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和链接纽带。关系进路则主张将道德地位纳入与他者“相互证明自身行为正当性”的关系中,并将其作为道德地位的唯一因素,难以解释生命权利的发生。利益进路将利益作为唯一条件,将利益差异作为道德地位的区别,但存在利益的计算、权力和利益转换难题。或许,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地位进路是一种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学和伦理学由于在道德与利益关系上的取向不同和思考问题的径路相异,造成它们的对立和隔阂。这种隔阂造成它们严重的贫困化问题。经过经济学和伦理学对各自狭隘的思想径路的深刻检讨和反思,当前,两个学科已经走向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发展既体现了这种融合的趋势,又得益于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杨通进主要论述了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异同.他提出,应用伦理学并不是传统的伦理学原理和原则的简单应用,它虽然要借助道德哲学和描述伦理学的相关成果与研究方法,但它不能代替道德哲学和职业伦理学,而只能是一种新伦理学.韩立新则通过对生命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的本质与价值倾向的比较,指出用自由主义来概括应用伦理学本质的局限性,认为这样概括将不可避免地把环境伦理学排除出去,因为环境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相反,它挑战的是自由主义.肖巍则探讨了目前处于学术前沿的流行病问题,她从伦理道德角度考察了流行病的产生与持续、预防与消除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责任,对全社会在面临流行病危机时所应采取的人伦关系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道德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与当代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提出了以人与地球的关系作为人与人的关系的前提,改变人的主体性本质,从而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学“大伦理观”的思想先驱。他的“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的诗句,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人类设想了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与境界。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动物解放/权利论、生态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等流派致力于探讨最适合人类和自然地球生存的伦理方式,将人类作为存在的“看护者”的本质具体化,这些都是对海德格尔有关思想的积极回应、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