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下同)是藏族古代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其中有不少描述藏族人民的信仰习俗的文字,如《格萨尔王传·分大食牛之部》关于“招取福运”的描绘等。舟曲《寻运曲》是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黑峪沟一带的藏族歌舞曲,歌词内容主要是述写人们寻找福运的,因此我们称它是舟曲《寻运曲》。从“寻运”到“招运”既反映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又记述了藏族信仰习俗中俗信与迷信的发展变异过程。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龙江流域藏族包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文县、武都及宕昌的藏族。该区藏族服饰因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习俗,它以其夸张的外形、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样的款式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饰艺术中别具一格,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特别是藏族妇女服饰,形成了"十里不同装"的靓丽风景。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服饰大致分为上迭服、下迭及舟曲上河服、舟曲山后服及博峪服四种类型。这些服饰总体特征与其他藏区服饰有所不同,体现了鲜明的区域个性。丰富多彩的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透视了该地区藏民族的审美价值观,也体现了藏族区域服饰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多维精神资源。以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习俗中蕴涵的和谐向度的宗教思想可知,其宗教的核心理念是“和”,力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探讨藏族文化时,人们的认识往往不尽一致。有的主张藏族文化是一元性文化,从而否认任何外族文化的因素存在;也有的人认为藏族文化有两条源,一条是以苯教文化为内核的原始文化,另一条则是以佛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印度文化;还有的人则坚持藏族文化三元论,即以原始文化为核心,既有印度文化的因素,又有我国汉族文化的成份。倘若对藏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8.
甘南舟曲苯教文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文化源远流长,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象雄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同外来佛教的长期斗争和磨合,苯教文化从本土文化的主流文化、中心地带渐渐走向边缘化,最终散落于偏远的山区。甘肃甘南舟曲发现的苯教文献在内容、字词及标点符号,尤其在行文特征方面与敦煌文献有较多的相同点,对于研究古代藏族社会、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统道德文化中蕴藏着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文化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努力使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在佛教进入藏族社会之前,藏族已有了一定的道德礼仪规范,敦煌古藏文文献《吐蕃礼仪问答》写卷即为罕见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古代藏族世俗伦理学著作之一。透过该文献可以看出,华锐藏族继承先民遗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其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礼仪,以及藏传佛教和传统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人的身体与内心的和谐关系中,华锐藏族礼仪的发展充分展现出了其民族性、宗教性和多元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糌粑是藏民族主要的食品之一 ,它与藏民族的生活密不可分。糌粑食俗充分体现了藏族独特经济生活、生产观念以及信仰等。文章对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从蒙古高原来到青藏高原,信仰了藏传佛教,在与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崇敬自然、感恩自然、珍惜和爱护高原环境的生态伦理观,进而形成了"合而不同"的自然环保文化体系,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自然生态价值观。这种生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调适着高原地区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用生态人类学的观点解读黄佤的森林崇拜,可以看到黄佤森林崇拜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对黄佤森林崇拜所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能为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藏族生态伦理思想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传统生态伦理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权和生存权,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作为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青藏高原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内容,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既是保护当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认为,"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持续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更是无法建立某种关联,宗教信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只能是对立的、排斥的关系。但是,通过对四川硗碛藏族乡在"集体化以前"、"集体化期间"、"集体化以后"三个时间段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传统所想象的那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理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天人合一"藏传佛教生存理念整合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16.
藏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佛为中心,以成佛为指归的宗教型倾向。本文通过评价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探索它向现代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的内在契机,以求使其在社会主义新文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说土家族南剧是由清初容美土司田舜年创办 ,但田舜年自幼随母所学之“音律”正是南剧 ,故此说不能成立。更多的文献表明至少在明朝万历年间田楚产就开始“采集戏歌 ,邀人戏歌 ,遂于庙台戏歌”。戏歌即为南剧的雏形。自此之后土家族南剧衍流后世 ,得以发展 ,为今天土家族中惟一能登台演出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